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私有物品,这说明土地私有制出现,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也没有体现对商业的抑制,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的离心倾向增强,故选C项。实行察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独尊儒家学说有利于思想统一,这两项措施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

【考点】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刘得仁和李洞,一个是皇亲国戚,一个是唐宗室子弟,但他们都在科举考试中屡屡碰壁,由此可说明唐代科举考试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D项。唐代科举考试不注重考生诗才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A项;刘得仁和李洞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明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故排除B项。

【考点】科举制度。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黄池镇”“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这说明黄池镇经济发达,也从侧面说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 【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5.【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明朝晚期人们对待贫穷的态度由道德上的中立转变为“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与商品经济发展、人人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财富的社会观念盛行有关,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财富观的变化,这不能等同于道德沦丧,C项错误,排除;结合所学可知D项说法错误。

1 / 6

【考点】明清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情况。 6.【答案】D

【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体用”“旧学”“新知”等可知,该校歌推崇的是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与西方先进技术的结合,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有关内容。 7.【答案】C

【解析】题中歌谣劝卖脚带者弃行的原因是裹足对女性是一种凌虐,而不是脚带无销售市场,A项错误,排除;“普遍解放”说法以偏概全,B项错误,排除;材料信息“四乡八镇销场远”折射出女子裹足现象非C项正确;D项错误,常普遍,歌谣的唱词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舆论方向,但并不一定说明已达成社会共识,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的国人称“国民”,甲午战后中国人民痛恨日本侵略者才不拉倭奴,由此可知这一记载的时间是1912年中华A、B两项处于清朝晚期,1946-1949民国建立之后,故C项正确。国人称臣民,与材料中的“国民”不符,排除;年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已经在此前无条件投降,退出中国,排除D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许戎衣有泪痕》”和漫画信息可知,妻子鼓励丈夫英勇杀敌,结合时间信息“1940”可知此时正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由此可知B项正确。 【考点】抗日战争时期 10.【答案】D

【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有某限度 的蓬勃”“不能蓬勃到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等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羁绊之中,如果不摆脱殖民压迫、赢得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蓬勃发展,D项正确。有限度的蓬勃发展不等于没有发展空间,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使民族资本主义有某种限度的发展但不能蓬勃发展,B项“依赖”说法与之不符,排除。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1.【答案】D

【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1949年10月3日”“大旗招展全球”等可知,该漫画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内政措施及其国际影响等内容,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宣告成立,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

2 / 6

符合题意;此时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采取封锁包围敌视的态度,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有关内容。 12.【答案】B

【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等可知,此时我国工业化开始有所发展,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的落后面貌,B项正确。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指的是1949年至1952年,C项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采取的是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不协调发展策略,D项错误,排除。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 13.【答案】C

【解析】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此时美国不仅要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也要应对来自日本和欧洲的挑战,C项正确。当时中国确实重返联合国舞台,但中国无力改变美苏对峙的局势,A项错误,排除;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是基于各自的需求以及对付苏联的需要,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并未消除,B项错误,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考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4.【答案】B

【解析】材料认为由公民承担国家公务对公民来说是一段有效的人生经历,由“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官员的产生及公民参政的积极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公民管理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参政的积极影响,不是公民教育的影响,故D项错误。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15.【答案】B

【解析】材料中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受宗教影响,利用宗教表达自己的诉求,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神学统治,故A项错误:D项为宗教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 【考点】文艺复兴。 16.【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国制宪会议经历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1787年宪法,但宪法在各州并未顺利通过,宪法的通过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故A项正确;当时美国并未消除各州的矛盾,故B项错误;南北方的对立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故C项错误;当时北美实行的就是邦联体制,故D项错误。 【考点】美国联邦政体的确立过程。

3 / 6

17.【答案】A

【解析】材料中扫烟囱的孩子由“笑嘻嘻”到“哭哭啼啼”的描绘,表明作者用浪漫化的手法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不满;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工业化初期”可判断出该诗歌的风格是浪漫主义,故A项正确。 【考点】世界文学发展。 18.【答案】C

【解析】由材料“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等可知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旧的思想的批判创新,不是新旧杂糅,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说明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旧世界的批判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不是渐进式的结合,故D项错误。 【考点】马克思主义。 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相对论,故B项正确。 【考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2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可知,作者意在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重视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在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大背景下应重视传统文化,没有强调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不是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考点】经济全球化等知识。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解析】(1)根据材料中对青铜器作为文字载体的弊端分析得出简牍面积大,制作工艺简单;由缣帛的造价高和产量有限得出简牍成本低,产量高。

(2)根据材料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汉字的传播;由材料中各种字体的发展情况,可分析出造纸术的发展促进了多种字体的出现和发展;材料信息“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说明印刷术促进了汉字的字体规范。

(3)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先后形成了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

4 / 6

得出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由材料“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得出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这些文字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从汉字的特点和其适应性方面分析。 【考点】汉字发展

【考查能力】对历史现象的分析。

22.【答案】(1)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 (2)略。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查能力】研读史料,结合设问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23.【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哥伦布大交换 【考查能力】理解和分析材料

24.A.【答案】(1)态度:梁启超褒;前人贬。原因: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

(2)政策设计: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积极效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生产。 (3)原因

主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客观: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B.【答案】(1)思想: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原因社会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农村经济衰败。个人经历:接受印度传统教育;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

(2)启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C.【答案】(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

(2)主持人:徐旭生。考古活动:夏墟调查。遗址:大型宫殿遗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 (3)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 D.【答案】(1)①上层社会(士大夫阶级)

5 / 6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私有物品,这说明土地私有制出现,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也没有体现对商业的抑制,故排除B、C项;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kitg6zhou4mg6283nif6msol1o4p300uw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