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一、单选题(30道试题)

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这一现象反映了

A. 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 B. 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 C. 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 D. 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

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说明 A. 百家融合的趋势 B. “尚同”的治世理想 C. 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 D. 依法治国的合理性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 D. 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

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事物自相矛盾 C. 事异则备变 D. 逍遥无为

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

A. 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 D. 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 A. “天”是否有意志 B. “天”是否客观存在 C. “天”是否施行“仁政” D. “天”是否高高在上

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A. 外儒内法 B. 大相径庭 C. 法古用今 D. 殊途同归 9.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

A. 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 B. 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 C. 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 D. 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

10.站在孔府大门前,可以看到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

1

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真正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思想家是 A. 朱熹 B. 孟子 C. 董仲舒 D. 孔子

11.朱熹是理学大师,其《四书章句集注》对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

A.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B.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C. “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D.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12.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新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C. 吸收了佛教思想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13.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

A. 注重道德实践 B. 批判虚假说教 C. 强调重义轻利 D. 提倡心性修养

14.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讼。”这段记述能够反映当时在邺下地区

A. 妇女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B.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C. 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 D. 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15.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有“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朱子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A. 世界本源之争 B. 治学方法之争 C. 理气关系之争 D. 道统思想之争

16.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展拓。”这是

A. 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 B. 朱熹在讲解“格物致知” C. 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D. 王阳明在阐发“致良知”

17.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请问这位古人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18.南齐“(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民”。北齐皇帝也曾下诏,“去秋已来,水潦人饥不自立者,所在付大寺及诸富户济其性命”。这反映了

A. 宗教勃兴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B. 政府借助民间力量应对自然灾害 C. 南齐皇族较北齐更富有社会责任意识 D. 儒家的“仁政”思想得到切实贯彻 19.王阳明先生是明代大儒。早年习儒,又在禅学上面下了很大功夫,上承孟子心性之学,一改宋明以来程朱理学向外驰求的风气。王阳明思想的历程说明

2

A. 三教合流思想业已形成 B. 程朱理学失去统治基础 C. 儒学思想受到彻底批判 D. 儒家哲学信仰得到重建

20.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四民”秩序 B. 注重改善百姓生计 C. 关注人的道德修养 D. 主张整合社会阶层

2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主张思想解放 D. 揭露宋明道学家清心寡欲的虚伪主张 22.顾炎武认为,君与臣都是为民而立的,他们取得俸禄都是因为有管理之责,行代耕之义,因此,君与臣“一也”。由此可知,顾炎武

A.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B. 提出主权在民的政治主张 C. 突破了“君贵民轻”的传统观念 D. 提出民贵君轻

23.黄宗羲提出“自三代以后,乱天下者无如夷狄矣”,而“夷狄”所以能够“乱天下”,又在于秦以后“废封建之罪”。据此判断,黄宗羲意在

A. 说明统一国家建立的不易 B. 批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 揭示政治腐败的历史根源 D. 肯定秦朝封建政权的意义 24.《焚书?答耿中丞》说道:“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此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将孔子奉为偶像 B. 否认孔孟学说 C. 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D. 维护传统的礼教 25.《清实录》载:“礼部奏,请准先儒江苏昆山顾炎武、湖南衡阳王夫之、浙江余姚黄宗羲、从祀先师孔子庙廷。从之。”这表明清政府

A. 肯定了晚明思潮的进步性 B. 推行了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C. 放弃了“尊满抑汉”的国策 D. 继承了中华文明正统历史观

26.李贽在《童心说》中强调:“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童心说”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价值 B. 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C. 破除了对孔子的盲目崇拜 D. 视童心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27.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黄宗羲 D. 孙中山

28.明清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对君主专制的极力拥护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 D.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29.在《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评价李贽时说“少数评论者,竟说李贽站到了下层民众的立场上,批判了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这种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如果在某些地方批判了他的地方官

3

僚朋友,那也只是着眼在私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这表明作者

A. 完全否定李贽的思想精神 B. 认为李贽的思想仍属于旧思想体系 C. 认为李贽的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 D. 李贽的思想不具有批判精神

30.“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的这一主张

A. 否定君主专制 B. 主张以民主代替君主

C. 反对君主制度 D. 致力于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以下主张: 时期 春秋 战国 汉代 宋代 明末清初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人之大伦曰君臣,曰父子。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孟子 董仲舒 朱熹 顾炎武 王夫之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角度对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并能结合时代的信息对提取的论题进行说明,史论结合。)

4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答案

1-10BBDCA CADDC 11-20CBDCB BBADC 21-30BCBCD ACDBA 31【答案】评分标准: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论题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论题较明确;②引用事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论题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儒家思想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和运用所学知识概括问题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这一类试题是开放性比较强的试题,回答这一类问题,一般需要这样几步走。首先应该仔细的阅读材料,看看材料是关于什么的,然后认真的分析材料的要求,看看是要自己提炼观点,还是选择材料中的一种观点或者是论证材料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史论结合的分析说明。本题是需要根据材料信息,拟定出自己的观点,如: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等,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进行说明,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史论结合。

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jy1q90oq02xzhu2kzn0175lm26kup00a0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