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面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政府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5、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各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 广州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6、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由于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21课:

1、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布局严整,高大雄伟,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2、世界奇迹之一——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编写了一部《天工开物》,该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22课:

1、明朝文学的主流——古典小说

2、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元末明初) 3、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 4、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明朝中期) 5、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清朝)

★ 联系学过的知识,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达的夷洲,就是台湾;后来一些朝代,如隋朝也派人到流求,加强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正式对澎湖和琉球进行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并开发台湾。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 台湾府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西藏自古也属于中国领土:唐朝时西藏地区称为吐蕃;吐蕃与唐朝曾保持着长期联婚、经济文化交流,如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等,说明汉藏“和同为一家”。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了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清朝时,顺治帝 正式赐予五世达赖为 “达赖喇嘛” 的封号;康熙帝 又赐予五世班禅为 “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 驻藏大臣。这使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就更直接、更为加强了。 简答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唐太宗)。 (2)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3)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

6

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5、“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乾隆帝说的 (3)这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6、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第二: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三: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1、“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势 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他是鉴真,要到日本,弘扬佛法。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矢志不渝,坚贞勇敢。 从中可以学到他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 2、“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吐蕃;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答:驻藏大臣;西藏自治区。

3、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东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资治通鉴》

7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有室。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二描述的分别是谁统治时期的景象? 答:唐太宗;唐玄宗。

⑵历史上把他们统治的时期分别称为什么?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⑶他们统治时期的局面有什么共同点?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用人才,勤于政事。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⑴这段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是唐朝哪位皇帝说的? 答:自古以来,都认为汉族尊贵,边疆少数民族卑贱,我认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 唐太宗 ⑵他对少数民族实行了什么政策? 答:开明政策。

⑶这位皇帝被各族首领拥戴为什么? 答:天可汗。 5、

简述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的影响。 答:.⑴战争给双方带来损失; ⑵和好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并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⑶北宋每年向辽夏交纳大量岁币,成为北宋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6、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回答:

⑴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气候温和、资源丰富 ⑵新的手工行业是指什么? 答:棉纺织业

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南宋时,发行的纸币称为什么? 答:交子;会子。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请回答:

⑴材料一的话谁说的?答:戚继光。此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答:爱国“海波”是指什么?答:倭患为平息“海波”,材料中的“我”先后在哪三个省进行抗击?答:浙江、福建、广东。

⑵材料二的话是谁说的?答:郑成功。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收复台湾。 8、阅读下列材料: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答:清朝。 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朝”对外推行什么政策?应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答:闭关政策;评价:在抵御外国侵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技,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

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9、“形如彩虹、千年不垮的赵州桥,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故宫,延绵万里、坚不可摧的长城,还有横贯南北的大运河,它们为世人所赞叹,被称为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观。” 请回答:

⑴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答:李春。它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何地位? 答: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⑵故宫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它在世界宫殿建筑的地位如何?答:明清;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

群 ⑶明朝重修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抵御蒙古族的进攻。明长城西起哪里?答:嘉峪关。 ⑷隋朝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 答:洛阳。起止点分别在哪里?答:余抗—涿郡。 10、“英国大文豪、哲学家培根认为它们(中国的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

8

帝国、一个教派、或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三大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⑴培根所提到的“中国的三大发明”是指什么?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11、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我国科举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完善的?答:唐朝。(2)这时的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答: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3)科举考试有明经和进士两科,你比较喜欢哪一科?为什么?明经,因为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 名词解释

1、贞观之治: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周武政治: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制到代唐称帝的20余年统治,统称为“周武政治” 3、开元盛世: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赋役宽平,刑罚淸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4、康乾盛世: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时,赋役有一定之规,财政入多出少,人民得以修养生息,因而称“康乾盛世”。 历史评价:

1、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2)唐太宗虚心纳谏和任用贤人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之一,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 2、评价“武则天与周武政治”

(1)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制到代唐称帝的20余年统治,统称为“周武政治”

(2)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任用“酷吏”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发对他的贵戚重臣和李唐宗室。

(3)在政治经济方面,武则天则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行科举制。 (4)她任用贤能之士有不少成为开元间的名相重臣,周武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评价“郑和”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4.评价“隋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9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4、面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政府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5、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各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6、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由于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jtwh3zxoe0cqsi0v4u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