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体稳态与调节
1. 神经元的突起大大增加细胞膜面积的意义
神经元的突起增加细胞膜面积, 有利于其同时接受多个刺激并远距离传导兴奋。 2. 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必修三19页)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3. 可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原因(必修三28页)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 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 随血液流到全身, 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可根据血液中激素成分的含量, 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4. 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
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对应的受体蛋白的基因, 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 5. 饭后,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 很快就恢复正常的主要原因
胰岛素分泌增加, 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注意:胰岛素促进三个去路并抑制两个来源, 胰高血糖素一般只促进两个来源)。
6. 从热量来源和去路分析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必修三32页)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总是能保持动态平衡。
7. 剧烈运动后或炎热时增加散热的两个主要机制(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增加。
8. 寒冷时能使散热减少的反应(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注意:从减少散热的角度看, 增加产热的骨骼肌战栗和立毛肌收缩不属于此类反应)。
9. 渴感形成的具体过程(必修三32页)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感。 10. 突然转移至低温环境中的动物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
低温刺激下, 下丘脑的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使血糖浓度升高。
11. 原尿中葡萄糖未被完全重吸收, 引起尿量增加的原因
未被重吸收的葡萄糖增大了原尿的渗透压, 减小了血浆与原尿的浓度差, 阻碍了水的重吸收, 因而带走了大量水分, 引起尿量增加。
12.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必修三37页) 摄取和处理抗原, 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13. 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免疫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应病原体产生变异, 使原来的抗体等失效;抗体和记忆细胞寿命有限, 已分解或死亡。 14. 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的原因
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主要由效应T细胞起作用, 而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无胸腺个体不能产生T细胞。 15. 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 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 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 也能疏花疏果。
16.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的主要区别(必修三48页知识链接) 动物激素是由专门的腺体分泌的, 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 17. 植物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必修三50页)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 在侧芽处积累, 侧芽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 致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18. 在正式实验前开展预实验的意义(必修三51页)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以免由于设计不周, 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一、内环境及稳态
1. 组织水肿后, 可通过注射适量的蛋白质溶液增大血浆浓度, 促进组织液中的水回流至血浆, 再随尿液排出体外(无机盐会进入组织液, 起不到效果, 而蛋白质是大分子, 可增大血浆浓度而又不容易进入组织液)。
2. 正常人体在剧烈运动产生较多乳酸后, 血浆pH依旧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参与该稳态调节的主要离子有HCO3、HPO24。
3.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差别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
4. 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应及时补充淡盐水。
5.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二、动物神经调节
6.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
7. 神经递质是较小分子物质, 不通过主动运输分泌, 而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 这样有利于加快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率。
8. 突触小体可完成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9.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0.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时, 兴奋部位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 1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 膜外电流方向为未兴奋部位至兴奋部位。
12. 某种麻醉止痛药物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 可阻断神经兴奋的传导, 其作用于传入神经。 13. 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 经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产生兴奋。该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信息交流。
14. 处于低钠溶液中的神经元, 与正常外界溶液相比, 静息电位不变, 动作电位峰值变小。(静息电位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 动作电位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 当外界溶液钠离子浓度降低, 会引起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减小, 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15. 不管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 Na浓度总是胞外高于胞内, K则相反。 三、动物激素调节
16. 胰岛素的具体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17. 由垂体分泌的, 与甲状腺激素有着相似生理作用的激素是生长激素。
18. 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血糖供应不足而导致脑细胞供能不足。 19. 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往往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两激素间直接的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一般不考虑, 主要根据两者含量一般会此消彼长来分析)。
20. 某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的根本原因:相应受体蛋白的基因只在特定细胞中才表达。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21. 研究密闭容器中成年小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实验结果的指标是检测耗氧量。
22. 血浆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碳, 会对呼吸中枢产生刺激, 并且使呼吸加深加快, 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若题中只谈到二氧化碳能通过体液的传送并对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则仅属于体液调节。
23. 炎热环境下或剧烈运动时, 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 24. 下丘脑调节垂体, 而垂体再调节甲状腺, 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分级调节。
25. 寒冷时人体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炎热时人体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 26. 无论是炎热还是寒冷条件下, 体温只要维持稳定则产热量就等于散热量。
27. 喝水过少、食物过咸或体内失水过多会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渴感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 经垂体释放, 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28. 人体可调节产热或散热量, 在炎热环境下, 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 29. 血糖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
+
30. 受到寒冷刺激时, 下丘脑神经中枢细胞接受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 其兴奋后, 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代谢速率加快(神经中枢能接受传入的神经递质, 从而兴奋, 兴奋态的神经细胞中钠离子的内流活跃, 所以通透性改变;兴奋后的细胞要再把兴奋传出或分泌激素等, 所以代谢速率会加快)。 五、免疫调节
31.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
32. 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开始于抗原直接或间接刺激T细胞(或细胞识别抗原)。 33. 能引起细胞免疫的人体胞内寄生菌主要有破伤风芽孢杆菌和结核杆菌。
34. 有些疫苗需要多次间隔注射, 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使特异性免疫维持更长时间)。
35. 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B细胞。 36. 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
37. 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 在监控和清除方面的功能较弱(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 38. 减毒抗原作疫苗, 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从而获得长期免疫力。 39.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 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过敏反应。
40. 癌细胞或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受效应T细胞作用后, 裂解死亡, 属于细胞凋亡。 41.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机体免疫能力过强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42. 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分布不同(前者主要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后者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六、植物激素调节
43. 合成乙烯的部位主要在果实, 其他部位也产生, 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 44. 某果园除虫时误喷了一种除草剂, 使植物叶片枯死脱落, 这种除草剂是生长素类似物。 45. 植物根部进行渗透吸水的细胞主要是成熟区细胞, 而连续分裂细胞在分生区, 生长素主要促进伸长区细胞的生长。
46. 油菜、小麦在扬花期因阴雨天气影响了传粉受精, 不能用生长素处理减少损失。 47. 促进果实发育的激素主要是生长素。
48. 植物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不组成植物细胞结构, 也不是植物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