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24, 9(3), 235-248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4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jwrr https://doi.org/10.12677/jwrr.2024.93025
Runoff Trend and Natural Driving Force in the Upper Jinsha River
Ming Xiong, Jue Li, Yali Chen
Bureau of Hydrology,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Hubei
thstth
Received: Apr. 7, 2024; accepted: May 21, 2024; published: Jun. 16, 2024
Abstract
Based on the runof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1 to 2015 at the major stations on the upper Jinsha River, the annual and month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ons amo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a temperature rising trend which is gradually weakening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Most of the sudden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ccurred between 2002 and 2005, and the changes upstream are earlier than those downstream.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which is obviou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river sec-tions, and not significant in the middle.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sections from November to April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summer and autumn months, and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March to May. In the lower river section, the precipitation shows a trend of slight in-crease from March to May, and in the other months there exist no obvious trends of decrease or in-crease. The sudden change points of precipitation occurred between 1997 and 1999. The trend of change in annual runoff is not obvious. The runoff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upper section from November to April, but not obviously in the remaining months. In the middle section, the increase from November to April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summer and autumn, but the increase is not obvious. The runoff in the middle section shows trend of insignificant increase from February to May, and increases or decreases alternately in the other months. The sudden change points of runoff were between 2002~2003. On the upper Jinsha River, the closer the area to the source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clos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 increase of runoff is caused jointly by rising temperature and the precipitation, and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lower section.
Keywords
Jinsha River Runof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Evolution Trends
金沙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自然驱动力
熊 明,李 珏,陈雅莉
作者简介:熊明,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
文章引用: 熊明, 李珏, 陈雅莉. 金沙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自然驱动力[J]. 水资源研究, 2024, 9(3): 235-248. DOI: 10.12677/jwrr.2024.93025
*特邀论文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4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21日;发布日期:2024年6月16日
摘 要
基于金沙江上游干流水文站1961~2015年月径流量与控制面积以上同步气温、降水资料,对年和各月的气温、降水和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上游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自上而下气温上升幅度逐渐减弱。气温突变点大都位于2002~2005年之间,上游早于下游;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上段和下段增加趋势明显,中间不显著。上中段冬春季11~4月降水增加趋势大于夏秋季,春季3~5月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下段仅春季3~5月呈非显著性增加趋势,其它月份增加和减少趋势互现。降水突变点位于1997~1999年之间;年径流变化趋势均不明显,除上段冬春季11~4月径流显著增大,其余月份径流增大趋势不明显。中段存在冬春季11~4月的增大趋势大于夏秋的现象,但增大趋势不明显。下段除春季2~5月呈不明显增大趋势外,基余各月增大和减小趋势交替出现。径流突变位于2002~2003年之间;金沙江上游愈靠近长江源头降水与气温的关系越密切,其径流量增加系由于气温上升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段主要受降水变化的影响,气温影响可忽略。
关键词
金沙江径流,气温降水,演变趋势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Wuhan University.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Open Access 1. 引言
金沙江上游是连接长江源区和长江干流的重要河段,上起青海省玉树巴塘河下至石鼓,河长965 km。左岸自北而南是高大的雀儿山、少鲁里山、中甸雪山;右岸对峙着达马拉山、宁静山、芒康山和云岭诸山;流域宽度不大,支流不甚发育,水网结构大致呈树枝状。河段径流受长江源区冰雪融化和流域降水产流的共同影响,受气候变化影响程度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是研究径流自然演变规律的极佳场所。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在长江流域开展了有关气温、降水和径流序列变化趋势研究[1]-[6],但大多数研究是将气温、降水和径流作为独立对象[7],少有将各种要素相互关联。因长江源头地区受温度显著上升影响,导致冰川和积雪融水增多,2005年以来长江源径流量量快速增加[8] [9] [10],长江源头径流增加对金沙江上游径流的影响如何却缺乏研究。有关金沙江上游气温、降水和径流趋势的研究表明[11] [12] [13] [14] [15],年气温显著升高、降水有增加趋势,而年径流呈非显著增加趋势,然而,研究时间尺度绝大多数采用年尺度,极少研究年内分配规律。同时,现有学者研究针对的是长江源头、金沙江流域甚至长江流域,空间尺度大,难以掌握径流沿程细微变化,无法确认各种因素对径流的影响范围。
本文以金沙江上游为研究区,分别利用单变量MK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及相关分析,研究金沙江上段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解析金沙江上游降水径流演变的驱动因子,更好地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提供
DOI: 10.12677/jwrr.2024.93025
236
水资源研究
金沙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自然驱动力
基础支持。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金沙江上游至上而下分布岗拖、巴塘、石鼓三个水文站(见图1),均有较完整的径流观测资料,是本次径流演变分析的基础。
岗拖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149,072 km2,距河口距离4830 km。岗拖水文站1956年6月设立,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水温、岸温、降水量、蒸发量等。该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90.9 mm。
巴塘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180,055 km2,距河口距离4538 km。岗拖水文站1952年12月设立,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悬移质输沙率、水温、降水量等。该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91.3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49.8 mm。
石鼓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214,184 km2,距河口距离4175 km。岗拖水文站1939年2月设立,1953年5月升级为水文站,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分、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等。该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35.3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738.9 mm。
气温和降水数据来自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岗拖以上流域采用5个气象站,巴塘以上流域采用7个气象站,石鼓以上流域采用12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数据,数据均为剔除缺测值后站点区域平均。为使气温、降水和径流系列一致,统一采用1961~2015年系列进行分析。
2.2. 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弄清金沙江上段气温、降雨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采用Mann-Kendall检验对进行趋势分析。当Mann-Kendall检验用于分析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时,原假设H0:时间序列数据x1,x2,?,xn是n个随机独立同分布的样本;备择假设H1是双边检验:对于所有的k,j ≤ n且k ≠ j,xk和xj的分布是不相同的,检验的统计变量S计算如下式:
=Sn?1n∑∑k=1j=k+1sgn(xj?xk) (1)
式中:sgn是符号函数;S为统计量,在给定的α置信水平上,如果|Z| ≥ Zα/2,则原假设是不可接受的,即在α置信水平上,时间序列数据存在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对于统计变量Z大于0时,是上升趋势,小于0时,则是下降趋势。
针对趋势突变点,亦采用Mann-Kendall法构造一秩序列:
=Sk=ri(k∑i=1k2,3,?,n) (2)
在时间序列随机独立的假定下,定义统计量:
=UFksk?E(sk)=(k1,2,?,n) (3) Var(sk)将时间序列x按逆序排列,再重复上述过程,同时使UBk=?UFk’(k=1,2,?,n,k′=n+1?k)。若UFk值大于0,则表明序列呈上升趋势,小于0则表明呈下降趋势,当它们超过临界直线时,表明上升或下降趋势显著。如果UBk和?UFk’两条曲线出现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直线之间,交点对应的时刻就是突变开始的时刻。
DOI: 10.12677/jwrr.2024.93025
237
水资源研究
*特邀论文
Figure 1. Location of water systems and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Jinsha River basin 图1. 金沙江流域水系及水文站位置图
3. 结果分析
3.1. 趋势分析
1) 图2表明:岗拖、巴塘、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年平均气温多年来呈升高趋势,升高幅度自上游至下游递减。其中,岗拖水文站以上流域年平均气温由1961~1965年的?1.67℃,升高至2011~2015年的?0.05℃,且各月升高趋势均明显,升高幅度最大的是1月,升高幅度达3.09℃;巴塘水文站以上流域年平均气温由1961~1965年的2.15℃,升高至2011~2015年的3.20℃,除4月外各月升高趋势明显,升高幅度最大的是2月,升高幅度达2.36℃;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年平均气温由1961~1965年的5.43℃,升高至2011~2015年的5.91℃,除4、5、7、8、10月外,其它月份升高趋势明显,升高幅度最大的是3月,升高幅度达1.8℃。
由图2的M-K趋势检验图可知,岗拖水文站以上流域年平均气温UF和UB曲线交点位置在2002年附近,UFk最终值大于0且超过临界直线,可认定上升趋势明显,突变点位于2002年;岗拖水文站以上流域1~12月平均气温UFk最终值全部大于0且超过临界直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突变点最早为1999年,最晚为2014年,大多数月份突变点在1999~2003年之间。
巴塘水文站以上流域年平均气温UF和UB曲线交点位置在2004年附近,UFk最终值大于0且超过临界直线,可认定上升趋势明显,突变点位于2004年;巴塘水文站以上流域1~12月平均气温UFk最终值全部大于0,除4月外全部超过临界直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突变点最早为2001年,最晚为2007年,大多数月份突变点在2002~2006年之间。
DOI: 10.12677/jwrr.2024.93025
238
水资源研究
金沙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自然驱动力
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年平均气温UF和UB曲线交点位置在2005年附近,UFk最终值大于0且超过临界直线,可认定上升趋势明显,突变点位于2005年;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1~12月平均气温UFk最终值全部大于0,其中4月、5月、7月、8月、10月未超过临界直线,上升趋势不明显,其它月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突变点最早为2002年,最晚为2006年,月份突变点以2002、2005及2006年居多。
综上,金沙江上游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年平均气温均上升趋势明显,升高幅度自上游至下游递减,突变点位于2002~2005年之间,上游早于下游。从年内气温变化规律看,各月ZMK、UFk值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小,上升趋势下游较上游明显减弱,上升趋势明显的月份由岗拖水文站以上流域的全部12个月降低至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的7个月(见表1)。
2) 图3表明:岗拖、巴塘、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年降水趋势均呈上升趋势,岗拖、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年降水趋势超过给定的置信限,上升趋势明显,巴塘水文站以上流域年降水趋势未超过给定的置信限,呈不明显上升趋势。从年内各月的变化趋势看,靠近长江源头的岗拖、巴塘水文站以上流域3月、4月、5月降水ZMK均为正,且超过给定的置信限,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余月份除岗拖水文站以上流域8月为接近0的负值外,均为正值,故绝大多数月份增加趋势不明显。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5月和7月降水ZMK超过给定的置信限,增加趋势明显,2月、3月、6月、12月ZMK为负,呈非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余月份ZMK为正,呈非明显的增加趋势。
由图3的M-K趋势检验图可知,岗拖水文站以上流域年降水UF和UB曲线交点位置在1999年附近,UFk
最终值大于0且超过临界直线,上升趋势明显;岗拖水文站以上流域各月降水UFk最终值全部大于0,但仅有3月、4月、5月超过临界直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UF和UB曲线除有明显上升趋势的3月、4月、5月以及11月有明显交点位置外,其它月份相互纠缠在一起,无明显的突变特性。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月份突变点在1988~2009年之间且交为分散,各月突变点各不相同。
巴塘水文站以上流域年降水UF和UB曲线交点位置在1998年附近,UFk最终值大于0但未超过临界直线,亦仅有3月、4月、5月超过临界直线,呈不明显上升趋势;巴塘水文站以上流域各月降水UFk最终值全部大于0,有明显的上升趋势。UF和UB曲线除有明显上升趋势的3月、4月、5月以及11月有明显交点位置外,其它月份相互纠缠在一起,无明显的突变特性。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月份突变点在1988~2004年之间,各月突变点各不相同。
Table 1. Test results of average temperature trend of Gangtuo, Batang and Shigu hydrological stations 表1. 岗拖、巴塘、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平均气温趋势检验结果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
岗拖
ZMK 2.40 3.33 3.83 1.94 3.29 4.23 3.58 3.46 3.30 3.07 4.78 4.01 5.07
UFk 2.40 3.34 3.82 1.93 3.29 4.24 3.58 3.45 3.31 3.07 4.79 4.01 5.07
检验结果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突变点 2002 2002 2003 2002 2003 2001 1999 2002 2000 2014 2007 2000 2002
ZMK 2.08 2.71 3.38 0.93 2.14 3.91 2.74 2.88 2.47 2.27 3.72 3.54 5.33
UFk 2.10 2.71 3.38 0.93 2.15 3.92 2.74 2.88 2.47 2.28 3.73 3.55 5.33
巴塘 检验结果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不显著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突变点 2002 2002 2002 2007 2005 2005 2004 2003 2004 2006 2006 2001 2004
ZMK 2.11 2.44 2.93 0.49 1.51 3.16 1.32 1.22 1.96 1.77 3.47 3.41 4.15
UFk 2.12 2.45 2.94 0.49 1.51 3.17 1.33 1.23 1.96 1.78 3.48 3.42 4.16
石鼓 检验结果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不显著 不显著 显著上升 不显著 不显著 显著上升 不显著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显著上升
突变点 2002 2002 2002 2006 2005 2005 2004 2006 2005 2006 2004 2002 2005
DOI: 10.12677/jwrr.2024.93025
239
水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