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热爱和平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画家的作品是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表达出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与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 4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展示PPT)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战争片段,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提问:这部影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着怎样的感受?
老师:大家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炸弹、坦克、飞机、战火等这些东西都能让人联想战争的残酷。但那些生活在战争中的艺术家他们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呢?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读、欣赏这幅大师的立体主义作品《格尔尼卡》,看看大师是怎样描绘心中的战争的呢? 板书:格尔尼卡
请同学们观察今天这幅画,给你们的最初印象是什么?(初步感知) 学生:乱 灰 …… 老师:大家都很茫然, 二、讲授新课
1 / 4
1、创作背景
1937 年4月26日下午,在西班牙内战的高潮时期,德国法西斯帮助西班牙反动头子佛朗哥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居民伤亡惨重, 1500多人当场被炸死,3/4的建筑被彻底毁灭。当时侨居在巴黎的毕加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义愤填膺,放弃了原本创作的一幅作品,转而用六周时间来完成这幅长776.6厘米,宽349.3厘米的壁画。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品。 老师:刚刚我们找出了《格尔尼卡》的各个形象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画家描绘的这种战争的氛围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同学们替毕加索回答一下吧。
学生:对战争的愤怒、对和平的祈求、对受害者的同情等(控诉、愤慨、抗议、同情)(尊重学生,只要答出就可以) 2、作者介绍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画家本人。(放映PPT) 老师:给同学们介绍毕加索。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西方现代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从小受当美术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学习绘画,后如巴黎罗那和马德里的美术学院学画。其作品手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1906到1907年开始对绘画形式结构进行探索,并创造出立体主义风格。
通过刚才的问题回答,你们已经对《格尔尼卡》的内在情感表达都有了进一步了解,但要画面,下面我们。 3、画面分析
这幅画看上去很杂乱,实际上是经过画家精 细推敲、布局,画了六张草图才完成的。那我们怎么很清晰的解读这幅画呢。(ppt展示 )
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受苦受难的人民。如同《圣母哀掉基督》 死不瞑目的战士,——受苦的人民。 濒死的马,——代表受苦的人民。 坠楼的女人——受苦的人民。
举灯的女人——受苦的人民。象征希望和光明 灯——锯齿状的白光。带来希望和光明 面目狰狞牛、代表残暴和黑暗,, 三、探究问题,自主学习
2 / 4
师总结启发:画家用这些或压抑,或恐惧、或痛不欲生的形象,来表现战争悲惨的场面, 传达着人类对战争的痛斥,对和平、美好的向往,这是不是一种美呢?而这种美的传达,画家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呢?接着我们深入学习这幅画的艺术特色。真正的看懂这幅画还要从构图上、造型上、色彩上、表现手法上更深一层的去仔细分析。 学生:交流讨论,请出各组的代表概括分析。(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⑴构图:
老师:(引导)这幅画的整个构图是松散的还是饱满的呢? 学生:
老师补充:饱满,均衡。画面中心,交错的三角形是否平稳,它又将画面分了两个正方形,似乎不满整个画面。感觉到处是奔跑的人、呼救的人,痛哭的人场面非常混乱,突出战争带来的动荡不安。 ⑵造型:
老师:画中人物和动物的描写与我们平时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画面的形象完整么? 学生:
老师补充:破碎,变形、夸张。 ⑶色彩:
老师提示:这幅画用了什么主要色彩?为什么画家要选用这种黑白色调呢?如果把它换成彩色的画面效果会怎么样? 学生:
教师补充:黑白灰为主色调。突出恐怖、哀痛的气氛。 ⑷表现手法:
立体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前卫运动。立体主义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把对象分割成许多面,在一个画面上同时呈现出具有三度或是四度空间的立体的自然形态。立体主义虽然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实例分析“立体主义”表现手法:打散——叠加、拼贴、重组——新形象。如:牛头等
象征 ——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格尔尼卡》中的马和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代入语文知识,加深印象)
四、毕加索代表作品欣赏(PPT展示)(追加知识面,扩展学生兴趣) 五、课堂小结:
3 / 4
《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无疑是成功的,控拆战争的暴行给人们带来灾难,作者毕加索采用夸张、变形、象征性的形象,黑白灰的色彩,不安的构图、对比度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与抗议,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格尔尼卡事件“发生在1937年,那么1937年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又发生了那些类似格尔尼卡的事件?(7·7卢沟桥事变,12·13南京大屠杀)(回顾,教育学生勿忘历史)
战争是可怕的,我们需要和平,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情怀) 六、课后作业:
这节课我们围绕以战争为背景的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格尔尼卡》展开,他笔下的和平鸽飞满全世界,成为人类世界和平的象征和标志。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作业:以象征和平的事物为题材(和平鸽、橄榄枝等)创作一幅简笔画。
要求:用立体主义风格去完成。这里我给出的几张图片都是具象的,同学们要大胆的进行夸张变形,不要临摹。 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一:创作背景 二:画家简介 三:作品内容
四、艺术特色 色彩:黑、白、灰 构图:饱满、均衡 造型:夸张、变形
表现手法:象征;立体主义:多角度、重组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