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同源节日中秋节之变迁
中韩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有着共同的儒家文化与汉字文化背景,自古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中韩两国在岁时风俗上也有很多同源节日,中秋节就是其中一个。两国学者对于中秋节都进行了很多对比研究,从中秋节语源、由来、风俗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是很少对于两国中秋节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进行对比,签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两国中秋节古代和现代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现代生活中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一、中韩古代中秋节对比
中国“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料记载,虽然唐朝很多文人中秋赏月玩月,但是在唐代之前并未被视为节日,直至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中秋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古代最早的中秋起源于对月亮的崇拜,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习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民间把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赏月。中秋节真正成为民俗节日以后,对月亮的神秘信仰趋于淡化,而是以世俗生活居于主导地位。节日里,一般民众家家户户都准备新鲜水果和月饼,在家里看摆设月光牌位进行供月
并拜月,这是的拜月已经成为一般民众功利性的祭祀、祈求,表达世俗的情感和愿望,成为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同时节日活动也丰富多彩,各个地方也有特色活动,有烧斗香、点塔灯、放天灯、玩月桥、舞火龙、摸秋求子、赏桂观潮等特殊风俗。 韩国中秋节又名“秋夕”,关于韩国中秋由来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一》里面,新罗时代已经成为一大节日,到了高丽王朝更加盛行,朝鲜时代,秋夕与春节 、寒食 、端午一起成为“四大名节”,后来中秋节成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古代中秋节王室对先祖进行“秋夕祭”,和官员们一起去大殿参加祭祀活动。而民间尤其是农村节日气氛非常浓厚。人们首先向先祖们进行茶礼,然后扫墓。农耕社会中秋节比较重视村落集体性歌舞娱乐活动,公众性仪式、大型群众性游戏表现明显,强调村落的凝聚和福祉,祈祷丰年,庆祝丰收。家人们、亲戚们、村子里 的人聚在一起举行活动 ,参加各种民俗游戏 ,分享食物。传统的游戏活动,如摔跤、扮牛戏、打年糕等。扮牛戏多在地方村镇举行,两个人一起披着特质牛模样的外衣,到村里比较富裕的家庭门前索要吃食,主人就会拿年糕和酒招待。另外还有传统农乐表演以及舞蹈“强羌水越来”(音译)。中秋的节食尤其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节食就是松饼。中秋节前两天,全家人一起做松饼,准备打糕和酒等节食。这些都是用当年的新谷做成,兼具“荐新”之意。
中韩两国自古代对于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民俗活动由来
已久,各自有各自的主题和特色。中国中秋节主要是拜月和团圆,祈福,避灾,合家欢乐的意义更加浓厚;韩国主要是来自于农业生活的集体劳作,主题是祭祖和庆祝丰收。不能盲目的说韩国的中秋节来源于中国,但是由于古代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地缘和交际关系,节日文化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传播,韩国中秋节无论从名称、上层阶级对中国风俗的受用程度、祭祀的形式等看,中国风俗融入了韩国的节日中,两国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从这点上可以说中韩中秋节是同源节日。 二、中韩现代中秋节对比
中韩中秋节发展历史久,经过各朝各代的变迁,内容和形式上也有一些变化。但始终保持了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对中秋节的重视。到了现代,西方文化观和价值观冲击着亚洲各国,加上现代化步伐加快,城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人民对于传统习俗节日的重视程度也明显呈现下滑趋势。中韩中秋节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
中国现代人生活中,对于中秋节的重视程度较之古代明显减弱,已经没有了祭月、拜月的活动,强调的主题是家庭团聚,重视人情的温暖。现代人生活工作繁重,压力大,时间紧凑,大多数人想利用短短的中秋节休假与家人一起度过。虽然有许多户外集体娱乐活动,但是重点是在家陪亲人。更多地强调家庭伦理和家庭生活。当然节日期间,大型的庙会活动成为人们集合的形式,和家人一起进行户外游乐活动,很多商业消费形式也丰富多彩。
在饮食上,但是是以月饼为代表,但是月饼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传统饮食,也更多的带上了商业化标签,成为拉动中秋节消费经济的主要手段。
韩国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原有的家庭格局也发生变化,由原来大家庭逐步分解成夫妻二人和孩子一起的“核家庭”模式。这种模式也慢慢导致韩国社会中一些传统的仪式和活动逐步消失,但是中秋节作为现代韩国最大的节日,韩国人还是很重视的。现代韩国人在中秋节一定要回家和老家亲人团聚,祭祖、省墓,人口移动类似于中国的“春运”。为已故的父母、祖辈供奉茶礼以后,大家庭在家中聚餐。有时候还要参加“宗家”祭祀,对家族中祖父、曾祖以及祖先进行祭拜,因此“宗家”的祭祀规模要更大、更加隆重。祭祀活动结束后,全家人要到祖先的墓地去扫墓,并除去祖坟周围的杂草,以尽孝道。这一做法在韩国一直保留得很好,很大程度上强化的韩国人的儒家“孝”思想和家族主义。
四、变迁的思考与启示
中韩两国传统文化是两国人民智慧和精神的结晶,中秋节特色风俗活动反映了两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作为各自的文化遗产都应该很好地去保护和继承。但是在现代物质社会丰富的时代,精神文化的建设还有待加强,传统节日文化面临很大的冲击。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主题和内涵认知度很低,许多传统节日习俗慢慢远离人们的视野,正在走向消失的危机。特别是西方
国家的一些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也受到亚洲各国的追捧,还会削弱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就现代中秋节而言,韩国更多的保持了固定的模式和礼仪,代代相传,这样对于中秋节传统认识和习俗的保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加强传统节日的固有习俗的保持。同时对于两国传统风俗上的不同,应该持有互相尊重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