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6.1 生物酶催化反应 一、现状与发展:
酶于 20 世纪 20 年代由 Warburg 发现,由于发现了酶, Warburg 于 1931 年获得 Nobel 生理医学奖。
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和能力远远超 过传统化学催化剂,这是人们近年得到公认的。
近几年,酶和酶催化作用已经成为人们非常重视和重点研究的领 域。酶的结构、酶的催化活性、酶的催化机理、酶的结构与催化功能 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 21 世纪催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相信, 也必将有很大突破。
随着酶研究的深入, 模拟酶催化研究以及酶催化技术及其应用方 面,也将产生巨大突破。生产实例:酒曲造酒 -----------------
今后,发现新酶、深入研究酶结构,仍将成为重点工作。天然酶 的结构测定,催化活性与机理的研究,亦会是 21 世纪催化研究的前 沿领域。 二、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1)
极高。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倍。(酶对化学反应的加速可达 1 00亿倍, --- )
(2) 催化作用高度专一,有严格的选择性。可达 100%的专一性。对 底物的立
体异构物具有高度选择性。 (如:对旋光异构、 顺反异 构等都具有高度选择性)
催化活性1?10亿
(3)催化反应条件非常温和,操作安全,环境卫生。
(4)涉及的领域广泛。eg:氨基酸合成,抗生素的合成,有机酸合 成,酿酒,食品,环保,医药 ... 等均可采用酶催化技术。
三、酶的构成及其作用原理
( 1)酶的定义: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高分子蛋白质,为高分子 化合物。 20世纪后期,T.R.Cech等发现了 RNA的酶活性,研究中发现rRNA 可以自身剪接加工,并分离出一段具有催化活性的内含子(IVS),它 具有转磷酸、 转核苷酸和催化水解等多种功能, 从而打开了酶性核酸 研究新领域。
酶的新定义: 大多数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高分子蛋白质, 为高分 子化合物。
( 2)酶的构成:酶分子由三部分构成,即:结合中心、催化中 心(两者
结合又称为活性中心)及分子母体。
( 3)酶分子催化作用过程(机理) :酶分子通过结合中心与底物 发生
结合生成活化络合物,然后通过催化中心发生催化反应。
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酶由活性中心和分子母体组成,其中:
活性中心:( 1)结合中心:决定酶的专一性。 (定向、定位)
( 2)催化中心:决定酶的催化活性。
分子母体:维持(或提供)酶蛋白体的空间构型。
四、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因此,易于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均会 对酶催化作用产生影响。主要因素有:温度、酸碱度、抑制剂、激活 剂等。
( 1)温度影响:大多酶是蛋白质,对温度高度敏感。不同酶适合的
温度不同。一般酶催化最适合的温度约在 20~ 60 C之间。 (2)体系PH值影响:酶是极性物质,对体系 PH值敏感。通常酶均
有其最大活性的PH范围,酶的种类不同,其适合的 PH值范围 不同。 ( 3) 抑制剂和激活剂的影响:
酶抑制剂和激活剂是目前和未来生物、医药领域长期研究的热 点。人及动
物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酶催化反应。 各种疾病的 产生和发展与酶密切相关,人及动物的衰老问题亦与酶催化密切相 关,酶抑制剂研究也已经成为近年医药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科前 沿。
实例:
(1)胆固醇是肝脏中HMGCO酶作用的产物,----HMGCoA酶抑
制剂。
(2) 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有关,----ACE抑制 剂。例
如:治疗心血管药物 Enalapril (依拉普利,美国) , Benazepril (苯那普利,瑞士)
(3) 癌细胞中存在还原酶,如:DT-黄递酶等,----生物还原
第六章生物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