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教育,使孩子成长得更好。 花时间多陪孩子。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可以说是每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我们
辛辛苦苦地工作、劳动,大部分都是为了孩子,有的家长可能会在孩子身上花钱,给他们优越的物质享受,
却很少陪孩子交流,这样,怎样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情况呢父母工作再忙,再辛苦,也应抽出时间陪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3.父
母的教育方法要一致。家长都有深切的体会,当孩子不听话时,如果父母的意见一致,那孩子唯一的做法就是听大人的话,但如果一个说,一个护,那孩子可就不听话了。如果两位家长在教育方法上有不同意见,千万不当这孩子的面说或吵,两人可以私下商量,达成共识才能教育好孩子。
4.注
重孩子的“第一次”。当孩子第一次受到表扬、做了好事 、第一次自己完成作业、第一次全做对作业等等,家长一定要予以大肆表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赏识教育,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当孩子第一次耍赖、第一次不完成作业、第一次边玩边写作业,家长绝不能妥协,而要待他安静下来,对其讲明道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听你讲道理。
5.要
求孩子怎样做,不如教给孩子怎样做。孩子还小,有许多事情还不会做,比如:您要求孩子整理好书包,不如手把手的教给他怎样收拾书和本子、怎样将书放在一起、本子落在一起,来整理书包;比如:要孩子专心写作业,就要告诉他怎样做才是专心写作业;要他叠好冬天的大衣,就要先示范叠大衣给他看,然后手把手的教他怎样一步一步的叠好大衣,最好让孩子练习叠大衣。这样您只要耐心的教一次,以后你就可以不费心了,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去做好。要形成好习惯,还需要家长的及时指导和监督。
6.训
练必须持之以恒。孩子年龄小,自制力不强,比如说要培养孩子仔细认真写作业的习惯就要天天检查,直至养成习惯后再放手。要知道习惯教育是个长期工程,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需要长期抓。
7.要
及时与老师加强联系。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对任课的老师们品头论足。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只有信任了老师,才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师是批评不得的,如果对老师的工作方法等有意见,可以用合适的方法提出来。
总
之,家长要及早为孩子的过渡做充分准备,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休息、学会书写、学好习惯、学会守纪、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篇二:幼小衔接发言稿
松
岙镇校幼小衔接(发言稿) 镇校 卓赛余
各位
家长:
晚上
好!很荣幸能够来参加此次活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托儿所、幼儿园是第一次社会性断奶的话,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则走向更加独立、更加丰富、更加多变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天地,这是第二次社会性断奶,这一次更重要,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发现,孩子们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走动、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别人稍动一下就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呢
一、
幼小衔接中孩子面临的变化
幼儿
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德国的哈克教授认为,从幼儿回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根据观察和研究,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孩子,通常面临着下列六个方面发生变化的问题:
1. 师
生关系的变化.孩子入学后,就要离开
松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