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 独特性
(4) 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了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4)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5)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1)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 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 (4) 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 (5)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1) 生物遗传因素:人格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 社会文化因素 (3) 家庭环境因素 (4) 早期童年经验 (5) 自然物理因素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
超我:人格结构中最高部分,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 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 口腔期(0-1岁) (2) 肛门期(1-3岁) (3) 性器期(3-6岁) (4) 潜伏期(6-青春期) (5) 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1)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母亲)0-1.5岁 (2) 自主感对羞涩感(父母)1.5-3岁 (3) 主动感对内疚感(家庭)3-6岁
(4) 勤奋感对自卑感(学校、邻居)6-12岁(小学阶段) (5)自主同一感对角色混乱(同伴)12-19岁(中学阶段) (6)亲密感对孤独感(朋友、配偶)成年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同事、家庭)中年期 (8)走我整合感对绝望感(全人类)老年期 简答:中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1) 依据识记,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绝对优势 (2) 开始探索和发现自我 (3) 开始意识到性别角色 (4) 情感内容日渐丰富但肤浅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 信赖中求独立,出现了对成人的反抗,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 气质类型与特点: (1) 胆汁质 (2) 多血质
(3) 粘液质:稳重安静,沉默寡言,善于忍耐 (4) 抑郁质:多疑,易疲劳 简答:气质在教育工作中该如何利用? (1) 扬长避短
(2) 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3) 进行不同的职业指导
(4) 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七)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转
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教育过程
中学生德育的构成
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立场 、政治态度的教育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德所需要道德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
法。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水平1(前习俗): (1)服从与惩罚定向
(2)利己主义定向(对我有何益处) 水平2(习俗):
(3)人际和谐与一致(好孩子定向)
(4)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法律与秩序定向) 水平3(后习俗): (5)社会契约定定向
(6)普遍伦理原则(原则与良心定向)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
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中学德育的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集体主义教育:集体荣誉感 (3) 社会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意识 (4) 劳动教育: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 (5) 自觉纪律教育:教育中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6) 文明礼貌教育:尊老爱幼,待人热情,有礼貌,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德育过程的规律: (1) (2) (3)
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觉悟高低和道德好坏的重要标志,是其
在一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
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活动和同伴交往是道德发展的主要
环境,儿童只有通过活动和实践,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获得道德认识,调节道德行为,并在活动中培养尊重、关心、合作等品质
(4)
渐进性与反复性
辨析: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错误,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中学德育原则:
(1) 言行一致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 正面说服、积极引导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3)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4) 集体教育原则 (5) 因材施教原则
(6)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协调学生、家长、学校的一致性,协调科任教师的一致性 中学德育的途径: (1) (2) (3)
教学:学校德育最基本、最常用、最实用的形式,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
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课外和校外活动:参加社会劳动,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班主任工作
中学德育的方法:
(1) 说服教育法(明示):摆事实、讲道理
(2) 榜样示范法(暗示):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英勇事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3) 情感陶冶法: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境,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使学
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良好的环境、气氛对人的身心发展、品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隐形课程,潜在课程) 苏活姆林斯:“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运用陶冶法注意的事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 创设良好的情境 (2)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 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内部动力,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5) 道德体验法(实践锻炼法):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中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
质和行为习惯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班集体的形成期:班级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完全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2)班集体的巩固期:开始稳定发展的时期,特征鲜明地展示出来,稳定下来 (3)班集体的成熟期:班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而完全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
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堂问
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 了解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
长经历,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健康状况
(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 建立学生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4) 个别教育 (5) 班会活动
(6)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统一科任教师的影响;统一学校各部门的教育影响;统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
响
(7) 操行评定:对学生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和评价
(8) 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基本情况;班级工作内容、要求、措施;主要活动和安排 班集体的培养方法:
(1) 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是集体先前发展的动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 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要培养和树立班干部在集体中得威信,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他
们的积极示范作用
(3)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的学习和各种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4) 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具有
约束、感染和激励作用
优秀班集体的标准: (1) 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健全的组织形式 (3)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4) 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简答: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有哪些? (1) 关心爱护,、消除障碍 (2) 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3) 捕捉亮点,正面教育(长善救失) (4) 方法正确,时机恰当 (5) 善抓反复,确保转化
简答: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1) 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约之以规 (2) 利用其特长为班级做好事 (3) 转化成“正式的学生领袖”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扮演了各种不同的角色而逐渐形成的教师职业特有的心理品质,是从事教师职业者所共有的,典型的特征 教师的认知特征:
(1) 观察力特征:观察学生
(2) 思维特征:思维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的标志,逻辑性;创造性 (3) 注意力特征:集中表现在注意力的分配上 教师的人格特征: (1) (2) (3)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积极地悦纳自己: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敏锐的观察力和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 (3)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4)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乐观,积极 (5) 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6) 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7)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教师压力的应对策略:
情感特征:优秀教师的情感特征有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生,情绪稳定,充满自信,品德高尚
意志特征:目标明确,执着追求,明辨是非,坚定果断,处事沉稳
领导方式: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是比较理想的领导方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 教师自身减轻职业压力:采取主动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来缓解自身沉重的压力,锻炼身体以发泄不良情绪,
向自己的亲友倾诉,听取别人劝告和安慰
(2) 从学校管理角度为教师构造和谐的心理时空:抓住“优势需要”,;发挥雅量效应(学校领导要有容人的雅
量,善于谅解对方,化解矛盾);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3) 从社会角度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改革教育体制,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教师待遇,免除教师
的后顾之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