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写作微训练一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
立意之法
写作微训练一 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
[训练微语] 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写新材料作文,第一关就是审题立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应成为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始终。训练时必须注意: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真题回放 (2015·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
你的路是我们的风景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我独爱小刘旅行之路上的万千风景。
作为当代风采人物最后三名候选人之一,我认为小刘最具有风采,因为他用坚定的脚步踏遍了千山万水,在祖国大地上留下了当代人的身影:丽江古城、西藏布达拉宫、江南水乡……相机,记录下祖国名山大川的风景名胜;照片,传达出无限的情意:美丽的江山,温暖的乡情,慰藉着不同环境下不同心境人们的心灵。
开宗明义,点出“独爱”。
用因果句写出原因,尤其是“最具有风采”扣住了材料关键词。
一路上风景很美,民族和谐。异域风情和祖国的壮美展现在我们眼前。诗人卞之琳曾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也想借此诗为小刘喝彩,他在镜头里看祖国的山河,而看照片的人在屏幕上看你。你看到了美丽祖国的风景,而我看到了你的风采:你是最具风采的人。
我敬重大李。他是著名的科学家,他笃学深思,矢志创新,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但我心中最具风采的仍然是小刘你,喜欢你有踏遍千山万水人难老的豪情,倾慕你捕捉瞬间美景的诗意心境,感动于你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情怀!大李的安邦济世的大情怀令我敬重,他仿佛天上的星辰般耀眼,令万众瞩目,但是小小的我要说,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小刘。
作比较一,敬重大李,但独爱小刘。该段议论,实际上紧紧扣住了题目中的“更”,体现了作者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1 / 10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写作微训练一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
立意之法
带着一颗真诚温暖的心上路,带着我们去看大千世界。也许你正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挥霍;也许你手头正紧,没有钱任性;也许……没有关系,点动屏幕,就有小刘的分享,小刘会带我们去旅行,为我们疲惫的身心找到栖息的所在,让我们紧张的心理得到释然,让我们灰色的目光变得多彩!小刘,这一票投给你,感谢你,你带给我们丰富的世界、无限的空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寂寞。
我敬重老王。他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把技术变为艺术,成为国宝级的“大国工匠”,敬佩之余,我依然坚定地追寻小刘你的步履,和你一起去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体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阔,甚至“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甚至“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孤寂。你登上世界最高峰,我们就随你一同攀登,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你走向海边,无垠广阔的海洋就在我们眼前;走遍高山与深谷,陆地与海洋,你是主角,是美的捕捉者;我们是配角,是美的追随者;我们又是主角,是美的感受者。小刘,我把这一票投给你,你的追求,成就了你,丰富了我和我们!
作比较二,与老王这位“大国工匠”相比,作者“依然坚定地追寻小刘你的步履”,再次扣住“更”字及“思考、权衡与选择”的要求。
你的路是我们的风景,你是串起美丽人生的风景线!
出彩理由 该文将材料中的人物与菊紧密结合,捕捉了一个微妙的细节,所抒发的“独爱菊”情怀也与作者整体的行文感情相契合,选点巧妙,具有独特的情感视角。抒情兼有议论,选取材料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对比深入,内容丰富,语言朴实真切,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能打动人心。
如果就符合题意而言,该文无疑是最扣题之作。不少考生只停留在三个人物中的一个上,抓住其一点进行一个层面的书写。如从大李的科学团队出发,写其创新、坚持、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等等。选择这些写作角度的学生能够做到符合题意,但绝不能叫“最符合题意”,因为他们忽略了题目中的“更”字及“思考、权衡与选择”。“更”字能考量学生精准的审题能力,这是这道作文题的写作关键点。从“更”字出发,必然有“权衡”有“选择”,更有比较。该文在认为“小刘”更具风采的同时,不忘与“大李”“老王”相比较,在比较中使观点更加鲜明,也更加紧扣了题意。这才叫精准审题,是“符合题意”标准中的最高级。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一、读懂材料:审题之前提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是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因此,读懂材料就是要知道其内容和含意,知道它说了哪些主要的人、事,其核心语意是什么。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从材料类型上审题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文字类的,另一种是图画类的。这里要谈的是文字类材料。
(1)从数量上看,有单则型和多则型。高考新材料作文大多是单则型的,要从整体上把
2 / 10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写作微训练一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
立意之法 握语意。多则型的,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湖南卷作文题,要在辨析其异同关系的基础上立意(题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2)从关系上看,有单一关系型和多重关系型。高考题有的是多重关系型,如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大多是二元关系型的,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的“文品与人品”、山东卷的“丝瓜藤与肉豆须”、四川卷的“老实和聪明”等。
(3)从表达上看,有直白型和含蓄型。直白型的材料多是时政类、故事类,审题立意要提取中心,溯果求因。含蓄型的材料多是比喻类、寓言类,如2014年福建卷、湖北卷作文题。
2.从材料内容上审题
这是审题的关键。读懂材料,关键是把握核心语意。核心语意在哪里呢? (1)在关键句上。如2015年高考汉语文卷作文材料:
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细读这则材料,最后一句话无疑是作文审题立意的重心所在。 (2)在暗示立意的关键词上。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1972年,尼克松竞选总统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担心失败,于是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初看这则材料,似乎无关键东西可寻。但仔细审读,“担心失败”“推卸责任”已暗示了立意的方向。
(3)在句间的逻辑关系上。如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材料: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核心语意在后一句上,因为句中的“却”点明了语意重心。 3.从对象和关系上审题
(1)厘清对象。新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2)辨清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故事往往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1.概括中心法
3 / 10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写作微训练一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
立意之法
概括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概括中心法分三步走:第一步,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材料 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 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分析 三步概括中心:
(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 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例如201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材料: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分析 所给材料共三段。
第一段讲看云识天气,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在电视中看天气预报,但缺少乐趣。
4 / 10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写作微训练一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
立意之法
第二段讲接触自然可看到自然之美,但未必能理性认识自然;通过现代科技容易认识自然规律,但未必能直接感受到自然气息。
第三段是对前两段材料的概括,指出从不同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第三段无疑是关键段和关键句,其中“感知自然”“不同的途径”“远”“近”是关键句中的关键词。
3.由果推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 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便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分析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为什么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它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不要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4.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材料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分析 这则对话中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只要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就抓住了立意的核心。
5.揣摩倾向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
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