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究竟是什么关系--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究竟是什么关系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分析

董璇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提出了

一个重要概念即“异化劳动”,并得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据和原因,而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和物质表现,后来这两者就表现为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一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他们认为马克思在这里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事实上,马克思是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现实表现出发揭示出了异化劳动的逻辑,并通过异化劳动逻辑去考察了私有财产的运动现象,这是他所独创的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并不是所谓的循环论证。这一思考方式也昭示了马克思的“科学抽象”和“本质抽象”方法的萌芽。

关键词: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 ;现实表现;本质规定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问题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弄清楚这个问题对理解整个文本,把握马克思在《第一手稿》中所体现的精神主旨以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整个脉络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第一手稿》中马克思对这一关系的表述并不清楚,这与马克思当时思想还不成熟有关,一方面他深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框架的束缚,另一方面,他又继承着黑格尔理性主义的思考方式。然而此时的马克思还没有找到一个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统一的或者说是结合的思维方式去厘清这种关系,这就给我们的理解造成了一些困难。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在《手稿》的序言中说到,“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1]111在《手稿》的笔记本I的前三节[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里面,马克思通过研究国民经济收入的三个来源,展现了国民经济的残酷现实。无论在社会财富处于衰落的状态、正在增长的状态还是在最富裕的状态,工人的生存状态都是痛苦的,“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1]115 资本通过积累日益增长,资本之间的竞争减少,地产必定会卷入到工业运动中,最后资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间的差别消失,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差别消失,整个社会分化为两个阶级,

- 1 -

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最真实也是最现实的状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私有财产”。

国民经济学是从私有财产的事实的出发的,私有财产是国民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它探讨的是私有财产在现实中的运动规律,但国民经济学的问题在于它不理解这些规律是怎么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更没有去追问私有财产的本质,它总是把应当加以阐明东西当做前提。在对国民经济学表达了不满和批判之后,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任务“我们不要像国民经济学家那样,当他想说明什么的时候,总是置身于一种虚构的状态。”[1]156,因此,按照马克思的表达他的任务就是要探寻私有财产的本质。马克思从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考察了工人的劳动异化行为,劳动的产品本应属于工人,但现实却是工人生产的越多,获得的却越少;工人在劳动中并没有感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而是“身体受奴役,精神受摧残”,所以,马克思认为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异化的劳动”。然而异化劳动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只是从工人的角度去思考,马克思认为从非工人的角度去考察,问题还包括另一方面。“如果劳动产品不是属于工人,而是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1]165所以,通过异化劳动,工人必定会生产出一个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关系,这个人就是资本家。

至此,马克思得出了关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的最经典的结论:一、“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我们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1]166从这两句话可以来看,马克思认为是异化劳动产生了私有财产,而私有财产只是异化劳动的结果。二、“诚然,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外化的生命)这一概念,但是,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确切的说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1]166三、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私有财产只有发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阶段,它的这个秘密才重新暴露出来,就是说,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1]166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第二个和第三个结论,

- 2 -

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分析得出异化劳动产生了私有财产,另一方面他又将异化劳动归结为私有财产的运动,是私有财产产生了异化劳动,而后来这种关系变成了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使很多人认为马克思陷入了“循环论证”,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二、学术界关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问题的不同看法

对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一直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独特的分析,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涉及到《第一手稿》的性质和地位,可谓意义重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观点:第一、《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是一种循环论证,如日本学者大井正明,他明确指出“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一节的开头和结尾是一种循环论证。他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是从“国民经济学的事实”中推出来的,而国民经济学又是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的,因此异化劳动应是私有财产的结果。但是在进入到对异化劳动规定的讨论以后,马克思在该节的结尾又断言“私人所有是从异化劳动中推出来的”,结果陷入了“无法解决的循环关系”。[2]第二、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得出的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这个论断是错的;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出的相反的结论才是对的,而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框架。[3]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马克思得出了作为人的类本质异化的“异化劳动”概念,即“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但是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释的“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第三、《手稿》中的异化理论并不存在形式上的循环论证,如韩立新先生就指出,马克思在论证的过程中分别使用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概念。人的“对象化活动”(“异化劳动I”)带来了“基于自我劳动基础上的私人所有”(“私人所有I),这种私人所有又带来了“属于他人的异化劳动”(“异化劳动II”),而这种异化劳动最终生产出了“资本主义的私人所有”(“私人所有II”)。因此,从形式上看,这根本就不是循环论证。[4]第四、没有就这个结论本身作出判断,而是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这一论断。如王峰明先生就从“解释学”和“发生学”意义的角度认为马克思是从“本质规定”和“现实表现”两个不同层面分别考察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问题。在前一层面,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原因,而在后一层面,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就是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关系。[5]

- 3 -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究竟是什么关系--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分析》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究竟是什么关系--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分析董璇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异化劳动”,并得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据和原因,而私有财产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j0lj8dmjs6m3qo9y5n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