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5.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系统化 B.多样化 C.复杂化 D.专门化
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 A.主要方法 B.重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特殊方法
10.下面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主要教学功能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作为教师
B.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C.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D.作为学生学习编程的工具 1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11
12.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13.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14.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5.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16.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7.(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A.教师的个人特质 B.社会环境的特质 C.实施措施的特质 D.家庭背景
18.促进系统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是( )。 A.激励机制 B.竞争机制 C.协作机制 D.淘汰机制
19.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应该成为( )。 A.熟练型教师 B.科研型教师 C.勤奋型教师
D.奉献型教师
20.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 2.物质环境: 3.广域的课程: 4.启发性原则: 5.道德认识: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理解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 2.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内容。 3.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5.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论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墨子
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3.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讲授提纲和讲义
12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 A.正常的保护 B.热心的保护 C.一般的保护 D.特别的保护
8.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9.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lO.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2.协调性是( )。
A.幼儿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B.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C.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D.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1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13
14.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埃利奥特 B.斯腾豪斯 C.凯米斯 D.叶澜
15.最好的教学模式是( )。 A.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 B.情景教学 C.讨论式教学 D.都不是
16.( )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A.校长 B.教师 C.学生 D.校舍
1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18.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1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
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20.下面关于教师与教学媒体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教学媒体 B.教师仅是媒体的使用者,不是教学媒体 C.教师是人,教学媒体是物,两者无关 D.教师是教学的特殊媒体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隐形课程: 2.同伴影响: 3.核心课程: 4.教学方法: 5.道德行为: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2.学习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3.简述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 4.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全真模拟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2.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3.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14
D.教学目标
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5.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7.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9.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 A.品德情感 B.品德行为 C.品德认识 D.品德意志
10.德育对象的千差万别、德育条件的千变万化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突出体现了德育工作的( )。 A.广延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连续性
11.在本质上区别于唯心主义“闭门思过”式品德修养的是( )。 A.自我品德认识 B.自我品德评价 C.自我品德体验 D.自我品德锻炼
12.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1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5
1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1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17.决定一个教师工作动力的因素是( )。 A.专业知识 B.专业技能 C.专业态度 D.专业自主意识
18.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
19.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20.经验表明,80%左右的骨干教师终生停留在以下( )阶段。 A.适应期 B.发展期 C.发展后期 D.创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