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确定每个工资等级之间的工资差距
(9)确定每个工资等级的工资幅度,即每个工资等级对应多个工资标准,工资幅度是指各等级的最高与最佳工资标准之间的幅度
(10)确定工资等级之间的重叠部分大小 (11)确定具体计算方法 2、奖金制度的制度程序
(1)按照企业劳动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 (2)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确定奖金分配原则 (3)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围 (4)确定个人奖金计算方法
六、请简要说明企业工资奖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方法
答:1、根据员工定级、入级规定, 根据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能力评价结果或绩效考评给员工入级 2、按照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和奖金
3、如果出现某员工薪酬等级降低,原来的工作水平高于调整后的工资方案,根据过渡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一般是本着维持工资水平不下降的原则,维持原样的工资水平,但薪酬等级按照调整后的方案确定
4、如果出现员工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则应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方案
5、整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供上级参考,以便对调整方案进行完善
七、员工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几种情形 答: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户口迁出所在城市、县或者出境定居的 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6、房租超过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计算题:
1、百分比系数法应用举例表
2、销售净额基准法 公式:
目标人工成本=本年计划平均人数*【上年平均薪酬*(1+计划平均薪酬增长率)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成本/人工费用率
16
3、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公式:
合理的人工费用率=人工费用/销货额=净产值/销货额*人工费用/净产值=目标附加值率*目标劳动分配率
综合题:
1、企业薪酬管理内容
答:1、确定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
(1)保证薪酬在劳动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对各类员工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使员工及时得到相应的回报 (3)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
(4)通过薪酬激励机制的确立,将企业与员工长期、中短期经济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关系共同体,谋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2、贯彻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表现为支付符合劳动力和市场水平的薪酬 (2)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表现为支付相当于员工岗位价值的薪酬 (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表现为适当拉开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
(4)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企业应当始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的行为准则,才能有效地实施薪酬管理
3、抓好企业薪酬的内容管理
(1)员工工资总额管理,工资总额管理不仅包括工资总额的计划与控制,还包括工资总额的调整计划与控制
(2)企业员工薪酬水平的控制 (3)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与完善 (4)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2、工资奖金调整方案应用实例P219-222 某公司员工提薪管理规定
1、提薪原则上一年一次,以4月1日作为提薪日。但是当物价指数急剧变化,以及公司认为有特别的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临时提薪。
2、提薪可分为三类:按身份提薪,按技能提薪,按工龄提薪 3、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丧失提薪资格 录用不满一年
因工伤之外的原因而缺勤合计达到2个月以上 在上一年度中,停职时间达到2个月 在上一年度中,受到过处罚
17
已经提出退职申请 年满50周岁
4、公司经理每年任命提薪考察委员会
5、按身份提薪,是以该人的学历、年龄、经验、工龄及过去的地位为基础,按一定的公式自动进行
6、按年龄提薪,到50岁为止,50岁以上不再往上提薪
7、按经验提薪,需考虑提薪对象从事该项工作的时间长短,但这一时间长度以30年为限,超过30年便不再往上提薪
8、按技能提薪,依据企业所定的考查标准,考查每个员工的情况,然后依特定的提薪标准金额,决定员工的技能工资。考查委员会成员提出的才分别,最后做出决定,确定考查分数。采分的三个项目为:技能以及经验、工作态度、业务成绩 技能及经验的考查标准,依据以下事实而定: 与业务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掌握程度 对所做业务及相关业务的精通程度 进取心和改进业务工作的态度 使所做业务或工作得到发展的程度 有无能力为公司做出贡献的特殊技能
是否出过事故、有过过失以及事故、过失的大小 指导和统率下级能力的大小
工作态度的考查标准,依据以下事实: 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心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况 服从上级命令的情况 ……
业务考查的标准,依据以下事实:
是否努力进行新的开拓以及是否有实际效果
能否顺利地处理日常事务问题,是否出现耽搁、延误等情况以及此类情况出现的频率 9、依据工龄提薪是对工龄在一年以上的职员进行的 10、如果成绩突出,可以不依前述各条,予以特别提薪 11、本规定从年月日起实施
12、本规定解释权归提薪考查委员会,修改、变更亦同。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简答题:
一、劳动关系调整方式及其特征
18
答:1、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关系的调整,其基本特点是体现了国家意志 2、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其基本特点是体现了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
3、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其调整核心内容是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 4、民主管理制度的调整,主要形式有职工代表大会和平等协商制度 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调整,其基本特点是体现了企业或者雇主的意志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特点:群众性,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组成;自治性;非强制性,贯彻自愿性原则,及申请调解自愿、调解过程自愿、达成协议自愿以及履行协议自愿。其基本特点是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
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二、简述订立集体合同的原则和内容 答:1、订立集体合同的原则:
(1)尊重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即为内容合法原则
(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即要均衡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各自利益 (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维持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 2、订立内容:
(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管理、奖惩、裁员的等条款。
上述条款可作为劳动合同内容的基础,指导劳动合同的协商与订立,也可以直接作为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条件标准条款在集体合同内容的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内具有法律效力;上述标准不得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标准
(2)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包括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限,集体合同的解释、变更、解除和终止等
(3)过渡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
(4)其他规定,一般不能作为劳动合同的内容,只作为签约双方的义务而存在
三、简要说明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答:1、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1)劳动者一方的签约人,法定为基层工会委员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企业职工民主推荐,并须得半数职工同意的代表为集体签约人
(2)用人单位一方签约人,法定为用人单位行政机关,即法定代表人,具备法人资格,跨省市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下一级企业或子公司的负责人与工会签订集体合同。
2、协商集体合同
19
(1)协商准备
(2)协商会议,讨论时,应当有2/3以上职工代表或职工出席,且需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方可通过
(3)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3、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由企业一方将签字的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一式三份,在集体合同签订后的10天内报送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4、审核期限和生效
(1)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15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审查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
(2)若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3)若集体合同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定存在无效条款或部分无效条款的,签约双方应对其进行修改,并在15日内重新报送审核
5、集体合同的公布
经审核确认生效的集体合同或自行生效的集体合同,签约双方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
四、简要说明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步骤 答:1、确定调查对象
2、确定调查指向,即调查项目
3、确定调查方法 4、确定调查组织 5、调查结果分析
五、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情况
5、地区之间经济水平差异 综合题: 1、案例P284-286 答:
2、1-4级工伤的伤残待遇:1、27;2、25;3、23;4、21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