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特种陶瓷 考试重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原料颗粒比较粗。

瓷:用高岭土等烧制成的材料,质硬且脆,比陶质细致,也称瓷器

瓷石:主要含石英和绢云母。由于它是石质,一般是用机器粉碎。瓷石是天然配好的制瓷原料,在1200-1250℃的温度下可以单独烧成瓷器,这就是所谓的“一元配方”。

高岭土:元代,景德镇发现了高岭土,并将其掺入瓷石中,即所谓的“二元配方”,它提高了原料中铝的含量,使瓷胎可以耐受1280-1300℃的高温,这是提高瓷胎坚固性的必要条件。

陶瓷:以无机非金属物质为原料,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经高温(540℃以上)煅烧而成的制品和材料。狭义: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一种类型(水泥、玻璃、陶瓷等)。 广义:一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统称陶瓷。 特点:1、原料丰富(Clarke value,占地壳总量的70-80%)2、性能优越:(抗压)强度高、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抗氧化等3、与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呈四足鼎立之势

传统陶瓷:由粘土等硅酸盐天然原料为主的坯料制成的日用餐具、耐火材料、水泥、瓶玻璃、卫生洁具等。

近代陶瓷:以Al2O3、ZrO2、TiO2、SiC、Si3N4等人工原料或合成原料为坯料制成的陶瓷。

特种陶瓷:采用高度精选的原料,具有能精确控制的化学组成、严格控制成型及烧结工艺所合成的,达到设计的微观结构和精确的尺寸精度,并具有优异特性的陶瓷。日本称技术陶瓷

结构陶瓷:用于机械结构零件的陶瓷。

功能陶瓷:具有特殊的电、磁、声、光、热、化学及生物功能的陶瓷。 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材料的成分、显微组织结构与性能(一体化,正交化试验方法) 2、材料的结构受到组成及加工工艺的制约 3、显微结构的研究指导材料工艺的制订与优化

特种陶瓷的主要研究领域1、优化结构,获得优异性能 2、材料的性能评价与可靠性

单相多晶体:陶瓷的相组成主要由单一相的多个晶体组成 多相多晶体:除了晶相(可能多相)外,还有气孔和玻璃相

晶相的结构:晶粒大小(晶粒度)、分布、形态,结晶特性、取向、晶界及表面形态

1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晶相:决定陶瓷基本性能的主导物相。单相多晶、多相多晶

晶形:晶体在形成、生长过程中,习惯性地、自发地按一定的规律生长和发育成一定的几何形态。(自形晶:完整(完全发育)晶体;半自形晶和他形晶:生长受到抑制,部分完整或很不完整。)

主晶相:决定材料基本性能。次生相:对陶瓷性能起重要调节性能。(析出相) 玻璃相:配料中引入的各种杂质组分经高温烧结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液相,冷却时转变为玻璃相(常分布于晶界部位)。

结构与作用—烧结体中起粘结作用,粘结晶相,连续分布—填充气孔、烧结体致密化—降低烧结温度,促进烧结—抑制晶体长大、防止晶形转变(低温烧结)—有利于杂质、添加物的重新分布—液相量依陶瓷的用途而定(液相量↑易变形,耐火度↓强度↓介电性↓)—热处理,促进玻璃相晶化—玻璃相有利于提高日用瓷的透明度—釉料绝大多数形成玻璃

气孔:1、孤立状态、球形、分布于玻璃相、晶内、晶界2、易造成应力集中、减小有效截面面积,强度↓3、介电性(介电损耗↑)透明度↓4、隔热、消音、过滤功能(多孔陶瓷(连通气孔))

形成:—烧结温度低、时间短(欠烧)—气体来自结构水、碳酸盐及硫酸盐分解及有机物氧化(脱蜡、去除粘结剂、增塑剂等)—烧结环境中气氛的扩散—烧结温度过高或升温过快(过烧)

晶粒:晶相的组成单元,是陶瓷材料最基本、最重要的显微组成。

影响晶粒大小的因素:原料的粒度分布、配方化学组成、烧结制度等(粒度较细、配方精确、合理科学的原料选择、配料、混料、成型、烧成制度等,特别地,在配料中加入添加物)

晶粒取向:晶粒在空间的位置与方向

织构:取向相同的晶粒,择优取向—各向异性(组织概念) 陶瓷是以晶体为主的多晶集合体。—各向同性 特种成形工艺,如热压,可能导致晶粒的择优取向 导致组织应力、热应力,变形开裂 表面:与真空或本身蒸气接触的面

界面:表面与另一相物质直接接触时,称为界面(晶界与相界) 表面能:一定数量的质点从体内变成表面原子所需的能量 表面缺陷:表面凹凸(缺口效应)与微裂纹

晶界:不同位向的毗邻晶粒间的原子(离子)的过渡排列。(几个-几百个原子层厚度)

晶界应力:晶界上由于杂质排列不规则而使质点距离疏密不均,从而形成微观

2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的机械应力。晶粒越大,晶界应力越大,易产生裂纹,导致断裂。 界面工程:—晶界(细化晶粒)强韧化—晶界钉扎、弥散强化 特种陶瓷与传统陶瓷的区别:

1、成分上:有天然硅酸盐原料发展到人工精选或合成原料

2、结构上:有以硅-氧四面体基本结构单元发展到单纯铝-氧、锆-氧八面体和硅-碳、硅-氮四面体以及其它结构单元的组合

3、晶粒尺寸上:由普通陶瓷的1-100μm发展到10nm-1μm,精细陶瓷 4、工艺上:由液相烧结发展到少量或没有液相的固相烧结

分类:1、按晶质与非晶质的含量: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结构

2、主晶相的晶粒尺寸:伟晶、巨晶、粗晶、中晶、细晶、微晶和隐晶结构 伟晶:d>3cm 巨晶:d=1~3cm 粗晶:d=10 ~ 5mm 中晶:d=2 ~ 5mm 细晶:d =0.2 ~ 2mm 微晶: d =0.02 ~ 0.2mm 2.隐晶: d <0.02mm(矿物学) 3、主晶相晶粒的相对大小:均粒状、非均粒状和斑状结构 4、主晶相晶粒的自形程度:自形晶、半自形晶及他形晶

5、晶粒(组织)的形态:粒状、柱状、柱粒状、针状、片 状、树枝状、网络状、放射状

6、气孔形态与分布:粗孔、细孔、微孔结构

7、其它:欠烧、过烧结构,缺陷结构、反应结构、分相结构、熔蚀结构等 按晶粒形态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

1、粒状结构:晶粒大小相近,彼此相互接触,具颗粒状(等轴晶)等轴晶对应高致密度和高性能2、柱状结构:主晶呈柱状,晶粒尺寸相近,排列无序3、柱粒状结构:晶粒大小不均、悬殊不大、粗晶粒呈柱状、细晶粒呈粒状,充填在柱粒之间4、针状结构:晶粒细长如针状,相互交织构成网状5、斑状结构:晶粒大小悬殊,粗晶形成斑晶,细晶构成基质,当基质为玻璃时,构成玻璃斑状结构

按物理-化学过程分类

1、反应结构:晶体相在高温过程的物理化学过程中被置换或被熔蚀所留下的残骸或形成的熔蚀边界

2、定向结构:在温度梯度或应力作用下,主晶相为柱状或长条状,定向排列 3、缺陷结构:烧结制度或氧分压控制不当,晶粒大小悬殊,晶内、晶间布满气孔和裂纹(异常长大)

4、欠烧与过烧结构:烧结温度偏低,晶体发育不良,未形成固定的晶型;烧结温度偏高,晶体易受熔蚀以致晶面弯曲

5、分相结构:陶瓷通过某种机理分离成两种互不混溶的液相

3

特种陶瓷 考试重点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原料颗粒比较粗。瓷:用高岭土等烧制成的材料,质硬且脆,比陶质细致,也称瓷器瓷石:主要含石英和绢云母。由于它是石质,一般是用机器粉碎。瓷石是天然配好的制瓷原料,在1200-1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ivx1853pt2nsft0iuth97tl37kv1k00rf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