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望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第25课《短文两篇》
【课时安排】3课时(总第56--58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准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
3、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逐走( ) (2) 入日( ) (3) 欲得饮( ) ...(4) 河、渭不足( ) (5) 北饮大泽( ) (6) 弃其杖( ) ...(7)昔者( ) (8)怒而触不周山( ) ..(9)地维绝( )( ) ..
2、文学常识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 》,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________之一。 (2)《共工怒触不周山》,及上学期的课文《 》均选自《 》,又名《 》,是__________(朝代)淮南王 _______及其门客编撰的一部著作。
3、古今异义。 饮于河、渭 .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1)北饮大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渴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翻译下列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从“弃其杖,化为邓林。”能够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2、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3、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5、《夸父逐日》文辞简约,却给人丰富的想象。对于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是如何理解的?
6、《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即日光),逮之于禺谷”,那么夸父逐日的行为是自不量力吗?说出你的看法。
7、你如何看待这场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
8、夸父追日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追日”比喻什么?能以古诗文中名句做证吗?
第三课时 【巩固提升】 夸
父
与
日
逐
走
,
入
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与日逐.走.( ) ②河.渭不足.( ③北.饮大泽.( ) ④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②河、渭不足
③北饮大泽
4、除了本文的神话,你还知道其它的神话吗?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