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游戏之谜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科普文章的相关知识。
2.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学习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准确平实而又巧妙生动的语言风格。 【自主认知】 一、知识链接 1.关于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是介绍科学领域关于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 (1)科普文章的特点
科学性:①实用性:与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②知识性:向读者介绍有关知识,增强认识,引发思考,启发人们注意有关问题。 ③客观性:介绍对象客观存在,不带主观感情。
文学性:为增加趣味性,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及一些修辞手法等。 通俗性: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2)结构特点
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第一部分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后面再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3)说明顺序
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科普文章的整体布局还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4)说明方法
①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②举例子: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③引用(事例、数据、名言、神话、新闻报道、轶事趣闻):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趣味性。
④作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事理和特征。
1
⑤打比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⑥列数字:准确,更有说服力。
⑦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和事理加以描摹,具体形象。 ⑧列图表:直观形象。
⑨分类别:对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分类,一目了然。 2.写作背景
人类社会越来越现代化,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生活的快节奏,学习和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一直波及儿童,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做父母的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盼着他们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几十年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祖孙三代4、2、1的局面。对儿童过分保护、溺爱及过早地灌输知识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如何减轻儿童负担,恢复童年的天真,在游戏、玩耍、娱乐当中训练孩子们的才能,培养有益的兴趣?过分的保护方式,强迫性灌输,禁锢式生活,放纵孩子等等,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不会有益处。 3.文学常识
周立明,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 二、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梳理这篇文章的思路。
2.仔细阅读课文的第8-1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假说 依据 结论 演习说 自娱说 学习说 锻炼说 3.这篇文章的语言既准确又生动,请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赏析。(至少找两句)
2
三、自练自测 1.字音
嬉闹( ) 聒噪( ) 尾鳍( ) 马驹( ) ....默契( ) .2.字形 (
( (1)sī
( {(
)打
振聋发( )( )微 )哑反( )
(2)kuì (3)xī{( )笑怒骂
( )逃 )毁
笑( )( )
)灭( )乏{
汲取( ) .
反馈( ) .
羱羊( ) .
3.词语积累 (1)聒噪: (2)得意洋洋: (3)厮打: (4)默契: (5)调剂: (6)比比皆是: (7)众说纷纭: (8)兴高采烈: 四、质疑问难
预习本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使人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聒噪(guō zào) 调剂(tiáo jì) 嚼舌(jué) .....B.陡峭(dǒu qiào) 汲(xī)取 ...
天赋(fù) .
3
C.捉摸(zuō mō) ..D.坠地(zhuì) .
消融(róng) .嬉闹(xī) .
尾鳍(qí) .默契(qì) .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没有一定的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琢磨不透。 B.动物常常兴高彩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C.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 D.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截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能力很有效。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 能量。
(2)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 树洞中的水解渴的。 (3)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 ”。 A.节省 获取 练习 B.节约 汲取 演习 C.节约
获取
练习
D.节省
汲取 演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B.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C.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D.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 ..
B.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
C.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
D.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俯.拾皆是。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儿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
4
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下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6.画线句中的代词“这”指代什么?
7.根据第一段文字,给“演习说”下个定义。
8.第二段中举河马和渡鸦游戏的例子有何作用?
9.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谈谈本文的语言是如何体现科普文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逆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绝不止一种。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