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

实施方案

福田小学 课题组

(2002、12)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习惯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基础,是学生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内心情感等的外在表现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最应具备的人格品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谈到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时明确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重点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均把培养学生具备良好习惯作为课程目标鲜明地提了出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字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阶段目标”中,还分别提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默读习惯”、“勤观察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凝问难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抓住了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抓住了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根本,也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可编辑修改-

良好习惯是学生科学、规范并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要使学生形成科学、规范并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必须加强养成教育。我们认为,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课程校本化的视野,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加以研究,加以凸显,运用课程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潜在的资源优势,探索学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如何落实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形式、方法和规律,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是学校顺应时代要求、开展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课程实施目标:

1、通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具备 自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2、运用课程理论,探索在小学阶段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校本课程的途径、形式、方法和规律,通过探索、总结、提炼,形成 独具特色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3、积累和汇集实施课程的精典案例、课例、学例、范本以及各 种多媒体课件、录像、录音、图片等信息资料,物化校本课程研究成 果,形成学校系统规范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可供借鉴 和运用的资料系列,并产生经验性思考的理论文章、评价体系和经验 总结系列文章。 三、课程内容:

-可编辑修改-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文件所提出的要求,根据素质教育关于人才培养以及国家课程目标 所提要求,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遵循学生年龄 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按低、中、高年级及各学科教学的内容,分 别列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以下具体内容: (一) 低年段(一二年级): 1、按时作息 2、见到老师行礼问好 3、上课认真听讲 4、积极举手发言 5、遵守课堂纪律 6、作业按时完成 7、课间玩正当游戏 8、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9、轻声慢步过走廊 10、不乱丢果皮纸屑 11、养成用眼“三个一”习惯 12、养成爱卫生“六勤”习惯 (二)、中年段(三四年级): 1、认真有礼貌地听人讲话;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 3、课堂内主动学习、自觉钻研;

-可编辑修改-

4、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 5、自觉预习功课; 6、认真完成作业; 7、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8、学会谦让; 9、爱护桌椅; 10、积极锻炼身体; 11、不打人,不骂人; 12、自己的事自己做

(三)、高年段(五六年级) 1、严于责已,宽于待人 2、团结同学,珍惜友谊 3、珍惜时间 4、刻苦学习

5、学会思考,大胆质疑 6、自觉预习、及时复习功课 7、学会和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8、今日事今日毕 9、做班集体的小主人 10、孝敬父母 11、遵守社会公德 12、发挥特长,成功自我

-可编辑修改-

(四)、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原则:

1、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原则:

课程实施应遵循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惟 特点,注重内容的形象具体,形式的富于变化,表述语言的通俗生动、 避免空洞说教。

2、以事明理的原则:

课程实施过程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精选具体生动的事例、图片、学生生活中的故事等,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明白道理。 3、行为训练原则:

良好习惯是一种科学、规范、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要使学生具备良好习惯,就必须反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4、行为规范提示原则:

每一种良好习惯都有其相应的行为规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习惯的培养要求,为学生提示行为的规范以指导学生按规范去进行行为实践活动。 5、综合训练原则:

除利用班会、队会、开设专门的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外,思品、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教学都要渗透良好习惯的养 成教育。学校大队部及行政值日检查、德育活动等也要将良好习惯养 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给予落实,形成全校对学生开展良好习惯综合训

-可编辑修改-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福田小学课题组(2002、12)一、问题的提出:良好习惯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基础,是学生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内心情感等的外在表现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最应具备的人格品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ituz8fuj18xswm2yhl07916095eiv009h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