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93(独立成册)]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当前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F )
2.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T )
3.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朝着同步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F )
4.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第一、第二产业的数量。( F )
5.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F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 )
①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已经实现 ②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已经由生存型消费转变为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 ④源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源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②④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还没有实现,①错误;③不符合实际,排除。
7.(2024·浙江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采购新能源车辆投入城市公交运营,为市民营造出一个更环保、更绿色的出行环境。该举措旨在( )
A.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B.节约资源,追求经济快速增长 C.加大财政投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D.强化市场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解析:选A。我国不少地方采购新能源车辆投入城市公交运营,旨在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A符合题意。B中的“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与题意不符,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题目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而不是市场的作用,D排除。
8.为继续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信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促进金融、通信等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关系,故排除。所以答案选A。
9.(2024·金华十校期末调研考试)曾以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国,再次以“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就。这表明 ( )
①我国已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②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③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④技术输出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以‘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就”,表明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也反映了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表述错误,排除。
10.(2024·嘉兴教学测试)经济服务化是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以后产业结构的一种转变过程,表现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经济结构服务化引致的结构性减速阶段。据此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①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文化产业 ②改善供给结构,大力振兴工业 ③转换增长动力,提升创新能力 ④注重产品研发,保持低速增长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经济服务化又称为第三产业化,大力振兴工业不符合题意,②不选;应是保持中高速增长,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1.某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当地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听取来自各方面人民群众的合理建议。该地政府的这一做法( )
A.做到了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B.体现了以人民利益为奋斗目标的发展理念 C.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 D.坚持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发展理念
解析:选C。当地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听取来自各方面人民群众的合理建议,这表明当地政府的做法符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C正确;A、D材料没有体现,不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奋斗目标,B说法不恰当,不选。
12.(2024·温州选考模拟)80后农民吴某创办了一家农场,靠一部手机轻松打理500亩菜园。这种“互联网+农业”的经营方式( )
①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②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③展现了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④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解析:选B。“互联网+农业”的经营方式,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体现,也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体现,故②④入选。“互联网+农业”这一经营方式的主体仍然是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依然居于主体地位,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③错误。
13.(2024·宁波适应性考试)小张将自家的空闲车位在网络平台上登记,安装好智能共享车位锁,需要停车的司机便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后停车,费用自动结算。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②可通过变更所有权,增加人们的财产性收入 ③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④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A.①②④ C.①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C。小张利用自家的空闲车位这个资源来获取财富,这一做法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正确;小张的做法并没有变更自家车位的所有权,只是实现了车位使用权的暂时转让,②不选;小张的这种做法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③正确;小张的这种做法将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④正确。
14.某市提出下列经济发展思路:统筹外向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外资内资一齐引;统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三产业一块抓;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
化。下列说法中能够概括这一思路的是( )
A.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B.绿色发展,注重发展的目的性 C.创新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转型提升,注重发展的科学性
解析:选A。内外经济的协调发展,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城乡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统筹兼顾,故答案为A。本题强调了发展的协调性,故B、C、D与题意无关。
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①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②要强化投资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③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经济结构 ④表明供给决定需求,需求影响价格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经济结构,①③正确。②强调的是需求侧,不符合题意;④中“供给决定需求”的说法错误。
16.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可持续金融监管体系全球报告称,在通过金融市场监管化解环境和社会风险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中国的绿色信贷政策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 )
①积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③商业银行将绿色信贷作为基础业务 ④积极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建设美丽中国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在通过金融市场监管化解环境和社会风险方面,中国的绿色信贷政策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体现了绿色信贷有利于环境保护,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化解社会风险,提升国民幸福指数,①④正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②错误;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③错误。
17.“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从长远看,向污染宣战,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
③坚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 ④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选C。本题题目指向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②③主体分别是企业和个人;①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18.近年来,中央财政和各地财政部门切实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努力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抗震救灾等重点支出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材料体现了政府( )
①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 ②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 ③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 ④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选B。中央财政和各地财政部门切实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努力保障“三农”,体现了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④符合题意;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抗震救灾等重点支出需要,体现了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③符合题意;①②与材料不符,不选。
三、综合题
19.202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就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提出下述重要举措:必须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努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必须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必须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努力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同时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
结合材料并运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说明提出并实施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重要举措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影响类试题,需要立足材料,依据理论知识逐一开展分析和说明。具体解答时,首先要提取并概括材料信息: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创新创业升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其次要调用教材相关知识: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等知识。最后,按照理论结合材料的要求组织好答案。
答案: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顺应并推动了乡村高质量发
展;②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坚持了创新发展理念,解决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问题,为推动乡村产业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坚持了绿色发展理念,解决了乡村振兴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推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④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坚持了协调发展理念,解决了乡村振兴中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整体性。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要素成本高,我国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政策性扭曲,资源性产品价格(煤油电气水等价格)未反映出其市场供求关系;传统制造业生产经营不太景气,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是无效或低端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进而造成供需不匹配;盈利能力弱,与金融、房地产、资源垄断型行业之间的利润率差距不断加大,导致部分实体经济企业也将投资方向转向金融业等虚拟经济。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指出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依据并就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提出对策。
答案:依据:有质量地发展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实体经济。 对策:实体经济自身的市场定位要正确,要坚持科技创新,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国家可以改革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投产条件。国家可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营造有热度的销售环境,并为实体经济减轻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