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业产业强镇认定工作的内容,标准及程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业产业强镇认定工作的内容,标准及程序

一,认定内容与标准 1,主导产业地位突出

项目建设镇(乡)以优化品种强基地,以前延后展建链条,培育体系完整、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产业链,实现整镇(乡)推进。原料基地水平提高,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改造,建成一批优质高效、集中连片的原料生产基地,优质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增强。加工物流配套完善,建成加工车间、仓储设施、集配中心、产地市场等,主导产业实现“生产+加工+营销+体验”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条有效延长、产业功能积极拓展。主导产业产值占比提升,东、中、西部地区2019年镇域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到6亿元、4亿元、1亿元以上,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占镇域农业产值的50%,成为镇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链条深度融合。

项目建设镇(乡)打造融合载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融合业态类型丰富,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交叉重组,催生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联农带农机制完善,通过折股量化、利益分红、提供就业岗位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积极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主导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就业的主要途径,2019年镇域农民收入较2017年增长20%以上。城乡要素渗透融合,镇(乡)聚集城乡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改造提升原料基地、加工园区、休闲观光、电商物流的设施装备,构建连接工农、打通城乡的产业体系。

3,产业融合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项目建设镇(乡)通过“扶”,提升家庭农场、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等主体经营水平。通过“引”,对接产业主体、采购商和电商平台。通过“留”,发挥主体和在乡能人优势,形成乡村产业队伍梯队。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成为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主要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或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打造1个以上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培育2个以上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企业品牌,创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产品品牌。绿色模式加快推广,推进节地节能节水,发展种养循环一体化,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管理安全,绿色循环生产机制基本建立,农产品及加工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4,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项目建设镇(乡)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所在县建立了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完善了项目建设、监管、调度等制度。政策措施实化细化,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人才支撑、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等方面有相关支持政策。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部门加强沟通,分工协作,加大日常调度和工作督导,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强镇加快建设,确保工作方向不偏、资金规范使用。财政资金管理规范,按照建设方案使用,规范合理支出,重点用于生产基地改造、加工物流设施改善和公共服务能力强化。撬动投入作用明显,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加大投入,支持主导产业发展,中央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投入比原则上达到1:3以上。 二,认定程序

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由项目实施镇(乡)所在的县级人民政府提出认定申请,省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审核推荐,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实地复核并公示后认定。

1,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自评达到认定条件的镇乡,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提出认定申请,并填报认定申报材料。 2,省市级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复核推荐。 省市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对申请认定的农业产业强镇材料真实性进行复核并出具意见。符合认定条件的,向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推荐。广东省农垦总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直接报送农业农村部、财政部。

3,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择优认定。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认定的农业产业强镇进行实地核查和材料评估,对拟认定的强镇名单及相关指标进行公示后,认定一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农业产业强镇认定工作的内容,标准及程序

农业产业强镇认定工作的内容,标准及程序一,认定内容与标准1,主导产业地位突出项目建设镇(乡)以优化品种强基地,以前延后展建链条,培育体系完整、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产业链,实现整镇(乡)推进。原料基地水平提高,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改造,建成一批优质高效、集中连片的原料生产基地,优质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增强。加工物流配套完善,建成加工车间、仓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irw82vgn472h8v7sa970wk4t3v4f000u4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