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为贯彻落实淮安市委、淮安市政府《关于加快“4+1”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意见》精神,推进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1、示范创建成效显著。截至2014年,全市已建成农业观光采摘园50个,休闲生态农庄3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74个,主题公园12个,农家乐276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6个。休闲农业经营企业总数达45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个。获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江苏最具魅力乡村5个。2013年,盱眙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2、品牌打造特色明显。盱眙县依托“红色、生态、皇家、美食”四大特色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出台发展旅游业的31条政策,倾力打造“特色休闲之都”,通过丘陵山区开发,先后成功打造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八仙台生态观光园、玉皇山、中澳乐博园等一批农业旅游基地。金湖县以荷文化节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与旅游产品开发,形成汽艇水上观光、垂钓、岛屿度假、品渔宴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积极打造以赏湖景、品湖鲜为主题的“渔家乐”旅游。洪泽县在开发洪泽湖旅

游资源和大闸蟹等特色品牌农产品的同时,也开始打造瓜果、花卉及生态观光农业品牌。清河区以桃为特色的古黄河生态民俗园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3、项目经营模式多样。全市休闲农业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借鉴苏南等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并结合各地已有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以下四种主要经营模式:一是以盱眙玉皇山、中澳乐博园等为代表的丘陵山区经济林果观光采摘;二是白马湖、洪泽湖沿线以金湖、洪泽为代表的特色水产、水禽、水生蔬菜基地休闲观光旅游;三是黄河故道沿线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的蔬菜瓜果基地观光采摘;四是古黄河生态民俗园、古淮河生态文化景区和湿地公园等主要针对市区居民免费开放的公益性休闲农业基地。

4、经济社会效益提高。全市休闲经营项目主要是农业观光、果蔬采摘、垂钓餐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等。据统计,2014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点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其中盱眙县165万人次、清河区150万人次、金湖县148万人次,三个县区约占全市游客接待总数的85%。全市年实现农业旅游收入7.06亿元,其中门票收入达1.01亿元、游客购买农产品及加工品收入2.03亿元、餐饮及其他收入3.93亿元。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共计约1.55万人,其中农民1.33万人。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共计23家。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有待规划。目前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使得发展目标不太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形式不够丰富,布局不够合理,尤其是一二三产结合不紧密,制约产业叠加效应的发挥。

2、功能特色有待拓展。目前,全市休闲农业旅游点开展的项目,基本以吃农家饭、摘农家果、景点参观以及垂钓等为主,而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儿童乐园等尚未全面展开。同时,项目经营内容大体相同,没有充分展现各自特色,形成品牌效应。

3、资金渠道有待拓宽。目前,休闲农业的投资主体大多是工商资本,资金投入渠道单一,农民投资偏少,不利于农民创业,同时政府在财政上的扶持较少,不利于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壮大。

4、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多数经营业主受自身实力限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配套设施投入不够,使得休闲农业旅游点建设较为粗糙,旅游接待条件简陋,给市民休闲带来不便。

(三)面临机遇

1、休闲农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发展融“一二三产”为一体的观光农业是当前农村经济及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与水平后的必然趋势。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集休闲、观光、科普、示范、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是农业产业内涵的充实与外延的扩展,是对传统农业产业的升华

和对现代农业的提升。在农村一产得到长足发展、农产品极大丰富的新形势下,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建农业品牌、提高特色农业知名度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农业外延,延伸产业链,发展观光农业正逢其时。办节造势,建园设景,把农村三次产业有机融为一体,促进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休闲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我市地处苏北平原腹地,位属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结合部,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水穿城而过,洪泽湖、白马湖镶嵌其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淮扬菜之乡、江苏省文明城市。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便利、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同时,我市是农业大市,粮油、园艺、畜禽、水产一直是我市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具有优质稻米、淮安红椒、水生蔬菜、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等众多特色产品优势,为休闲农业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生产基础。盱眙龙虾节、金湖荷花节、洪泽大闸蟹节等农业节庆活动,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为休闲农业发展集聚了发展人气。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目标任务,按照“夯实基础、加快转变、提升水平、引领发展”的思路,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创新

机制,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完善设施,打造品牌,推动我市休闲农业快速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坚持“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彰显效益,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原则,围绕“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农事体验、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农耕文化”等主题进行差异化布局,着力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休闲农业园区和新农庄。到2020年,规模休闲观光农业主体700个,新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8个、省级农家乐集聚示范村10个。

三、工作重点

(一)优化产业结构,扩大规模经营。以规划为先导,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参与体验,加快创意发展,加大休闲农业资源整合力度,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生态环保、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休闲农业园区。遵循休闲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区域资源、环境和文化特色,科学配置种、养、加、销比例,鼓励产业间联合与协作,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农家乐和小型休闲农业企业要主动与附近的大型旅游场所加强联合,形成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的格局。

(二)创新发展模式,塑造产业特色。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利用农业与生活资源,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

全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为贯彻落实淮安市委、淮安市政府《关于加快“4+1”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意见》精神,推进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制订本发展规划。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1、示范创建成效显著。截至2014年,全市已建成农业观光采摘园50个,休闲生态农庄32个,现代农业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ipo31of2a6ksx797jw59jajr88l5800wy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