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学——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论点]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论据] 事实论据 [论证结构] 总分式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①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②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①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②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③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④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⑤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⑥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①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②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③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①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②“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③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④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⑤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
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⑥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①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②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③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④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⑤《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第一段:总述什么是殷墟甲骨文,以及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的影响。 ·第①句给殷墟甲骨文下定义。
·第②句提出本文的论点——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分论点一——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第①句总领全段,指出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的第一个影响。
·第②句指出,《史记·殷本纪》和《尚书·盘庚》都非成于商代,也就意味着它们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第③句介绍胡适的观点,胡适认为从稳妥的角度出发,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诗三百篇”搜集最早的是西周初年的诗歌)开始进行。
·第④句指出,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是真实存在的,而非传说。
·第⑤句指出,王国维的两篇论文证明了《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 ..
·第⑥句承接上句,明确指出依据刻在龟甲或兽骨的卜辞,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第三段:分论点二——甲骨文的发现增强了古典文献的可信性。 ·第①句总领全段,指出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的第二个影响。
·第②句指出,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司马迁的《史记》的可信性,从而推断出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可能是客观存在的。
·第③句指出,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殷本纪》《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而甲骨文资料则增强了这些古典文献的可信性。
?第四段:分论点三——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第①句总领全段,指出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的第三个影响。
·第②句指出殷墟发掘前,中国的历史学界的两大变化。正是因为缺乏考古资料的支持,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使得古史辨派批判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 .......
·第③句, “二重证据法”,即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第④句,“这些历史因素”指的是“‘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和“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第⑤句指出第一次发掘殷墟的目的是继续寻找甲骨。
·第⑥句指出第二次发掘殷墟的目的是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目的之所以发生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第五段:分论点四——甲骨文的发现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第①句总领全段,指出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的第四个影响。
·第②句指出文字学的不断改造,汉代以后的传统的文字学以《说文解字》为权威,北宋以来发展的金石学,不断补充了文字学。
·第③句,论述清代金石学研究对《说文》的权威性的冲击。
·第④句,甲骨文的发现为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提供了更科学的凭依。 ·第⑤句指出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甲骨文,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1.【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应考思路】 首先,找到选项在原文所在的信息区。A项, 对应原文第一段的第①②句; B项, 对应原文第二段的第②句;C项, 对应原文第二段的第②③句; D项, 对应原文第二段的第⑤⑥句。
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选出正确答案。如D项,“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一句属以偏概全且夸大事实,从原文第二段第⑤句“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看,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只能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殷王世系基本可靠,并不能证明《史记·殷本纪》所有的内容都真实可信。据此,可以判断D项和原文的意思不相符。其余三项,表达的意思和原文是一致的,所以正确。
【答案】 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应考思路】 首先,找到选项在原文所在的信息区。A项, 对应原文第三段的第②③句; B项,对应原文第四段的第②句;C项, 对应原文第四段的第③句; D项, 对应原文第五段的第④⑤句。
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选出正确答案。如B项,原文是古史辨派批判“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选项却少了限定语,属于范围的扩大化。另外,古史辨派批判古史学经不住史证,其中有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的原因;说他们“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于文无据。据此,可以判断B项和原文的意思不相符。其余三项,表达的意思和原文是一致的,所以正确。
【答案】 B
3.【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应考思路】 首先,找到选项在原文所在的信息区,注意有的会分散在不同的段落。A项, 对应原文第二段的第②句; B项,对应原文第三段的第②句和第四段的第③句;C项, 对应原文第四段的第⑤⑥句; D项, 对应原文第五段的第②③④⑤句。
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选出正确答案。如D项,依据原文第五段的第②③④⑤句,“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说法错误,东汉时期就有了以小篆为本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说文解字》,自北宋以来,随着金石学的发展,对金文的研究成果又成为学者们探究造字法的重要依据。据此,可以判断D项和原文的意思不相符,属曲解文意。其余三项,表达的意思和原文是一致的,所以正确。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