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探讨当代大学生习惯性熬夜的身心机制及应对方法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探讨当代大学生习惯性熬夜的身心机制及应对方法

作者:长安

摘要:熬夜习惯背后的真相,也许并非快乐,而是深埋的焦虑和冻结的行动力 关键词:大学生 熬夜 身心机制 一、熬夜现状(中国知网数据)

1.概念界定 熬夜:指 24 点以后入睡。

2.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向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三个专业三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600 份,回收有效 问卷 582 份,回收率为 97%。其中男生 205 份(35.2%),女生 377 份(64.8%),基本符合学院总体男女生比例。

3.调查方法 自制“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作息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1)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级、专业); (2)一般作息及健康情况(睡眠时间、起床时间、健康状况)(3)熬夜的影响因素(熬夜行为、原因、压力、周围环境); (4)熬夜过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对熬夜影响健康的认识; (5)对制度管理的态度和避免熬夜的意见。

4.统计分析 调查分析采用 Epidata3.1 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法进行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 述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 a=0.05。

被调查的 582 名学生中,有 89.9%的学生在 23:00 以后入睡,其中 42.1%的学生(女生 22.7%、男生 19.4%)存在熬夜行为。女生占被调查女生总数的 32.0%,男生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 54.6%,男生熬夜现象较女生严重 5.结果分析 (1)熬夜因素(多选)。熬夜学生的主要活动有玩手机、玩电脑、看小说(36.6%),打电话、聊天(14.3%),社团工作、学习 (15.2%),习惯性晚睡(25.4%)、宿舍集体性晚睡(21.2%)以及 强迫性晚睡(19.98%)等现象较为明显 二、熬夜影响(中国知网数据)

熬夜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据统计,学生在一次熬夜之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易疲劳(58%);皮肤受损,干燥,长粉刺(56.6%);记忆力减退,思维不集中(58.9%); 阴虚火旺,容易急躁 (49.3%);视力下降,眼睛干涩发胀 (49.5%)等。头一天熬夜,往往会造成第二天起床困难,影响正常生活(15.9%)。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有困倦感(47.8%),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病理表现(4.1%)。长期如此,不仅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而且会导致学生上课、学习效率低,成绩下降等。 三、熬夜的遗传因素

睡眠类型与基因和人类进化有关,睡眠类型中与熬夜有关的是夜晚型睡眠者。艾森克人格测量显示,晚睡晚起的夜晚型睡眠者(猫头鹰型)比早睡早起的清晨型睡眠者(百灵鸟型)具有更高的谎分,并非受试者的可信性存在问题,而是指受试者具有更高的“显好”特性。“显好”是指受试者倾向于掩饰或否认自己的缺点和困难,而试图将自己好的、积极的一面表现出来的特性。“显好”特性也支持了夜晚型睡眠者比清晨型睡眠具有更明显的外向性。夜晚型睡眠者的困扰是与他人存在社交时差,则容易被视为脱离社会、拖延症、缺乏上进心。对此,应该消除偏见并接纳其弹性工作与社交的特殊需求。 四、熬夜的心理状态 心理调查显示 :单身者比已婚者更容易晚睡,你的熬夜,是否是潜意识里情感孤独的呼号?调查还显示,26-30 岁的人睡得最晚,这是你的年龄段吗?也许因为这是承上启下的年龄,成熟未满,而立未立,潜在的焦虑搅扰着你。也许真是如你所说,我们太贪恋夜晚的自由了!白天大多做着身不由己的事务,即使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毕竟在一个固定的范式中循环,大脑因此识别 :这是必须要做的,是被控制的!哪里有“必须”哪里就有反叛,白天工作压力越大、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大脑的逆反就越强烈!因此报复性熬夜也许是在提示我们,把自己压得太重、管得太死了。所以一旦下班,灵魂就信马由缰,勒不住了!原谅我一生不羁放

纵爱自由。是的,迟迟不睡也许还隐藏着对自己的不满,觉得这一天没有完成心理预期,不肯放过自己,不忍心睡,总想在夜晚再掰下一局。随着时间流逝,身体能量越来越弱,最终什么也没做成,但就是不甘心啊,就这样把黑夜熬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社会压力、电子产品声光电的刺激让我们身心紊乱。其实很累,却无 法入睡 ;知道一早上班,却贪恋夜晚的美丽。 很多人熬到一场重病,方才撞了南墙再回, 也有人连回头的机会都没了。 五、熬夜的心理机制

1自我意识建构。青年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期望通过各种方式认知自我、成就自我,彰显自我独特性。熬夜人群常常提出熬夜“能享受独处自由”的理由,偶尔被他人议论“你真行,那么能熬夜”的话语加以强化。某种程度上,熬夜为他们提供了突破规则限制的自由感,令青年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反抗环境施加给自己的不自在。同时,有些青年也会由于贴上了某种“独特自我”的标签而沾沾自喜,并进一步加强熬夜行为。

2资源幻想。熬夜行为中包含的资源幻想与人们常说的“拖延症”密切相关,拖延的深度成因是内在驱动力不足,以及对任务完成后的新进程的惧怕。人们在完成某项任务时,一方面由于任务缺乏吸引力而苦恼,一方面被最后期限威胁,于是在潜意识中安慰自己“夜里头脑更清醒”“没人打扰效率高”,然而这些大多为青年想象的安慰性资源,其现实效力则会大打折扣。但由于能暂时缓解焦虑或收到“临时抱佛脚” 的局部效果,而常常被误以为有价值

3成功焦虑。熬夜行为中包含着成功焦虑,一些青年的熬夜理由是希望通过多付出努力获取更大成功。对一些青年而言,成功是个体人格存在所持有的核心价值,只要在任何一个层面的“成功”遭受威胁,便会随时形成焦虑情境。一些青年的成功焦虑是在各种互联网媒介推送的成功人士案例以及成功鸡汤的误导下加剧的。潜藏在成功焦虑之下的是深刻的文化变迁,在早期,由竞争获取成功是主流价值目标,成功就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攫取。这些社会价值一开始以经济财富的多寡论断,后来逐渐扩展到出身、地位、权力、名气等。也就是说,如果青年觉得自身的价值并非是既有的人类德性诸如爱、责任、关怀、理解等自身的生命力价值,反而变成了自身之外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的判断标准是“外界权威”,而不是个人人格的完整性,那么焦虑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六、解决方法

1参考享乐灵活性假说的原理进行干预,享乐灵活性假说认为人们有大量的“同时目标”,从寻求短期奖赏(如提高情感状态)到获得长期奖赏(努力工作涨工资),其中情感状态会影响个体优先考虑哪种目标,当处于消极情感时,人们会寻求短期的奖赏 ;反之,当处于积极情感状态下,人们会做那些不是很令人愉快但有利于长期奖赏的事情。因此,帮助青年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更有利于他们作出健康睡眠的选择。

2基于外部诱因的干预。面对种种外部诱因,要提醒青年识别并放弃自己面对各种夜间享乐活动的非理性决策方式,为其应对工作、学业、情感、人际与家庭等生活压力提供应对方式教育与辅导。根据压力应对方式目标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采取实际行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则通过一系列让自我感觉麻痹的策略使自我感觉发生变化。可细分为对抗应对、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寻求社会支持、疏离、再评估、逃避、退缩、 幻想、忍耐和发泄等维度。帮助青年了解自己熬夜行为背后潜藏的不良应对方式,引导青年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

3减少导致报复性熬夜的社会环境因素。比如 ,很多人报复性熬夜源自于“白天真的没有时 间关照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么,我们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是不是可以多一些提醒自我关爱的文化氛围 ? 七、结语

愿意对自己在白天未能体验积极、愉悦的感受进行补偿,这种想法,不是坏事,是一个人愿

意关爱自己、尊重自己内在需要的表现,值得肯定。但这种想法下,补偿自己的方式和内容 要改变。我们需要全面考虑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需要?手机、游戏、刷剧等等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方式?要看到拓展自我关爱方式的重要性,增加阅读、健身、音乐、人际交流 等自我关爱方式,多渠道地丰富自己的愉悦体验,避免将积极感觉来源局限在手机、网络相关

参考文献:不熬夜不是年轻人 李乐神 报复性熬夜也是一种瘾 张继明 我们为什么熬夜 文岚

青年熬夜行为的心理机制与干预 周祥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生熬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杜成林

熬夜与大学生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能力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张一凡 从自卑与补偿理论角度分析大学生报复性熬夜行为 胡淑珍 高校为何盛产熬夜族 马宇平

探讨当代大学生习惯性熬夜的身心机制及应对方法 - 图文 

探讨当代大学生习惯性熬夜的身心机制及应对方法作者:长安摘要:熬夜习惯背后的真相,也许并非快乐,而是深埋的焦虑和冻结的行动力关键词:大学生熬夜身心机制一、熬夜现状(中国知网数据)1.概念界定熬夜:指24点以后入睡。2.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向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三个专业三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ilxg8k08h77xpo5846y5ap1c1kz8f00qb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