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新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探索自然的重
要方法
[教材分析]
1、本方案是《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2、本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共安排4个实验性活动,有的涉及物质科学,目的是用生动的现象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以及亲历科学探究的欲望。
3、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尽可能邀请多一点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一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并指导学生围绕这些奇妙的现象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从而使得学生兴致昂然,陡生情趣,使学生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
[教学目标]
1、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悦。 4、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有关实验现象开展观察和讨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探究式,讨论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都是一个从不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在这
一过程中,观察和实验是我们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仔细观察奇妙的实验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吧。
进程 学习探究活动1 教师活动 A、简介实验操作 学生活动 A、猜想明信片可能的运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观 1 / 4
手持一张明信片,使它的平面处于竖直面的,松手以后,明信片将怎样运动? 如果它的平面与竖直面互相垂直呢,那么松手以后明信片又将如何运动呢? 学习探究活动2 三种无色透明溶液A(NaOH),B(酚酞),C(HCl) (1)在烧杯中注入A,然后用滴管滴入B,其颜色有什么变化? (2)再将适量C滴入到烧杯中,颜B、组织部分学生完成本实验。 C、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D、启发学生用不同方式继续本实验,并讨论问题。 动。 B、完成本实验。 C、观察实验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D、讨论:明信片的下落与哪些因素有关? E、得出结论:重力,空气阻力。 察与思考。 A、课前配制好浓度适当的氢氧化钠,盐酸和酚酞溶液。 B、简介实验用具和药品的名称,实验的注意事项。 C、演示实验。 D、解释:这是一个化学小实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反A.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激发兴趣,观察与思考。 色又有什么变化? 应。 (3)再注入适量A到烧杯中,其颜色还有什么变化? 学习探究活动3 瓶中奇景,取两只塑料瓶,将它们的瓶盖取下粘合在一起,并在两盖的中央钻一直径约8mm的孔。往一个瓶中A、课前制作好实验装置。 B、演示实验。 C、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D、让学生重复实验。 A、猜想水流的状态。 B、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激发兴趣,观察与思考。 2 / 4
注入约一半的水,盖上瓶盖,空瓶在上,再小心地将两只瓶倒置过来,并作一旋转式的摇晃,摇晃停止后仔细观察瓶内的现象,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探究活动4 观察肥皂泡的形成和变化。 A、课前准备好肥皂液,金属框和吹管等。 B、用金属框拉出肥皂泡。 C、让学生用吹管吹出肥皂泡。 D、引导学生观察肥皂泡形成过程和变化,以及肥皂泡的颜色变化。 E、简单解释。 [教学评价] 这是《科学》学科的第一堂活动课,在学生的思想中,科学是神秘的,科学是遥远而不可及
的。他们对科学家是怎样工作、怎样探索、怎样解决问题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因此,这堂课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所以在这一堂课上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还尽可能多的邀请学生加入。(如明信片的下落运动:多人;溶液颜色的变化:少数人;肥皂膜的变化:多人)。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说所有学生都兴趣盎然,主动参与,情绪高涨。最后,提出问题是想把学生的这种兴致再强化一下,能保持延续下去。 [学习小结与练习]
1、自然界存在种种奇妙的现象,我们要探究自然的奥秘,____和____是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观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关_______,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再现。
A、参与活动。 B、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激发兴趣,观察与思考。 3 / 4
3、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的植物,会出现_______的现象。 4、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酚酞,溶液会变___。
5、通过课堂上进行的观察和实验活动,你对自然界有好奇心吗?你对学习科学有兴趣吗?你将如何学习科学课。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