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应对措施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低碳经济和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的还较少且引文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有任小波、潘家华、王冰妍、庄贵阳、刘兰翠、张秋明、安培浚等。 (一)关于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研究
国内在这方面的文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观点: 1、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主要包括:
王冰妍(2008)以上海为例,利用LEAP模型对“零方案”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指出实施低碳发展不仅能缓解能源供应压力,还能明显遏制本地大气污染物排,低碳发展对中国中长期能源建设具有显著的多重作用。
庄贵阳(2008)指出,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低碳发展道路,对于减少能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大意义。
张秋明(2009)分析了英国政府为将生物燃料和氢确定为未来低碳运输燃料最有前景的备用燃料,实施的一整套生物燃料鼓励政策,包括燃料税、投入税收、资本补助金、资本减税及可再生运输燃料义务。
2、认为不宜立即减排,应结合中国国情而定
部分学者认为,对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并不适宜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发展低碳经济,但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应结合中国国情而定。主要包括:
潘家华(2010)指出,对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不可能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中国需要具体的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立场,从节能与减排的一致性上强调低碳发展。
周大地(2010)指出,中国虽然已经朝着低碳经济的目标发展,但目前并不会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考虑到中国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供应,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必须考虑各种方法的协同;碳捕获和储存并不见得是对付化石燃料的真正方法,其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丁一汇(2011)认为,中国需要对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予以很大关注,但这一技术在中国离
工业化使用还有一段距离,中国实现低碳经济可能分两步走,即先发展低碳经济,然后逐步使用新技术,能够逐步达到零排放和新的能源结构。
王志轩(2011)认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一定要在法制的框架下进行,一定要科学估计中国节能减排的潜力,一定要通过政策、价格来引导、通过市场的手段来推进。 (二)关于低碳经济与贸易相关性的研究
国内在这方面的文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观点: 1、贸易导致中国碳排放量增加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学者包括:李丽平,任勇,田春秀。他们明确指出:贸易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增长的一大部分是为了满足许多发达国家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而排放的,即通过大量出口廉价产品而排放的。认为进口中国产品的贸易国应该为碳排放负责和埋单。
王正鹏、李莹、李德贵通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的研究,认为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为进口国承担了14.4亿吨C02,约占我国当年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27%。
2、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对贸易有影响
魏一鸣、刘兰翠等在《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一书中,对我国征收碳税的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的碳税征收方式会对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苏明、傅志华、许文等人对我国征收碳税做了效果预测和影响评价,得出结论:征收碳税会对中国经济以及贸易产生影响。
孙霖通过对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得出结论:美国发展低碳经济,征收碳关税,将会对中国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吴英娜通过对《京都协议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得出:《京都协议书》,即低碳经济会促进碳排放贸易,还会对能源贸易产生影响,认为能源输出国将受到损失,能源进口国将从中获益。
赵青、朴永日、周升起等人指出:低碳经济将会对相关出13产品竞争力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产品技术水平提高,竞争力相应提高。另一方面,成本增加,竞争力相应下降。
(三)关于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测算研究
关于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测算目前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碳排放强度乘商品数额法,第二种方法是投入产出分析法,其中第二种方法较为普遍。
赵欣、齐中英通过对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测算,得出结论:近几年,出口商品的隐性能源及碳含量显著上升,出口商品生产是造成中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齐晔、李惠民、徐明通过对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估算,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并认为商品的生产者、消费者都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受益者,都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
总的来讲,通过以上综述可知,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包括:(1)中国是否可以立即发展低碳经济。大部分人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不适宜立即大幅度节能减排,应结合国情制定合理的减排机制。(2)发展低碳经济对贸易存在影响。部分学者建立了国内征收碳税、美国征收碳关税对贸易的影响模型,认为碳税、碳关税的征收会对贸易产生影响。(3)贸易中隐含碳研究。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部分学者认为出口商品的生产是造成中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二、国外研究综述
目前,国外学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研究: (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关系的研究
国内在这方面的文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观点: 1、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EKC曲线
Shafic和Bandy(2002)发现1970-2000年149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收入之间呈正向线性关系;Friedl和Getzner(2010)发现对于1960-2009年的数据而言,人均实际GDP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立方关系,即不存在EKC曲线。 2、认为不确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EKC曲线
研究人员从Grnager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因果关系:北美和西欧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收入增长的原因;中部和南部美洲国家、日本以及大洋洲国家的收入增长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原因;亚洲和非洲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发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特征是怎样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二)二氧化碳与人口之间的关系研究
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观点有两种,即Malthusian观点和Boseurpian观点。这两种观点截然不同。Malthusian(1830)认为由于人口对资源产生了压力,才导致环境恶化,并预言,人口对污染气体的影响是多比例影响。相反BoseurPina(1981)认为人口增长会促进技术改革,这样就会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BoseurPina学派认为“人口对污染气体的影响是多比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