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1.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预埋管清扫 安装接线 管中穿线 设备开箱检查 接头绑扎 接地安装 线路检查 系统调试 竣工验收 1.2 管路敷设
1.2.1 进场管材、型钢、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有材质证明或合格证,并应检查质量、数量、规格型号是否与要求相符合,填写检查记录。钢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和砂眼棱刺,无凹扁现象,镀锌层内外均匀完整无损。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翅边等变形现象。
1.2.2 电管管与接线盒连接时,须弯45度弯后与接线盒敲落口用内扣根母
连接。
1.2.3 电线保护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便于穿线的位置增设接线盒: 管路长度超过20m,无弯曲时; 管路长度超过15m,有一个弯曲时; 管路长度超过10m,有二个弯曲时;
管路长度超过4m,有三个弯曲时。 此项比规范要求更加严谨 1.2.4 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1.2.5 明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暗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1.2.6 当管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非燃烧体的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mm。金属线槽和钢管明配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1.2.7 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采用保护管等。
1.2.8 敷设在多尘、潮湿或有腐蚀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处理。
1.2.9 管路敷设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时应采取补偿措施。可采用接线盒间使用金属软管连接。
1.2.10 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如下表,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0.15~0.5m。
敷设方式 钢管名称 15-20 钢管直径(毫米) 25-32 40-50 65-100 最大允许距离(米) 吊支架或沿墙敷设 厚壁钢管 薄壁钢管 1.5 2.0 2.5 3.5 1.0 1.5 2.0 1.2.11 吊.顶内敷设的管路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经装修单位允许,直径20mm及以下钢管可固定在吊杆或主龙骨上。
1.2.12 暗配管在没有吊顶的情况下,探测器的盒的位置就是安装探头的位置,不能调整,所以要求确定盒的位置应按探测器安装要求定位。
1.2.13 明配管使用的接线盒和安装消防设备盒应采用明装式盒。
1.2.14 钢管安装敷设进入箱、盒,内外均应有根母锁紧固定,内侧安装护
口。钢管进箱盒的长度以带满护口贴进根
母为准。
1.2.15
箱、线槽和管使用的支持件宜使用预埋螺栓、膨胀螺栓、胀管螺钉、预埋铁件、焊接等方法固定,严禁使用木塞等。使用胀管螺钉、膨胀螺栓固定时,钻孔规格应与胀管相配套。
1.2.16 各种金属构件、接线盒、箱安装孔不能使用电、气焊割孔,应用电钻、台钻开孔。
1.2.17 配管及线槽安装时应考虑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
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同槽孔洞。
1.2.18 配管和线槽安装时应考虑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如采用穿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入同一根管内,但探测器报警线路若采用总线制时不受此限制。
1.2.19 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应与强电线路的竖井分别设置,如果条件限制合用同一竖井时,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
1.2.20 在建筑物的顶棚内必须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
1.2.21 钢管敷设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相互间净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2.22 当管路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0m,上面时为0.3m,当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5m,上面时为1m。
1.2.23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隔热措施。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上、下净距可减至0.2m。
1.2.24 钢管与其它管道如水管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10m。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上面(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当管路交叉时距离不宜小于相应上述情况的平行净距。
1.2.25 线槽敷设宜采用单独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吊杆的直径不应小于6mm,固定支架间距一般不应大于1~1.5m,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转弯和弯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0.5m以内,应设置固定支撑点。
1.2.26 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它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都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即螺母放在线槽壁的外侧,紧固时配齐平垫和弹簧垫,线槽桥架跨接扁铜线连接在易观测的一面。。
1.2.27 线槽的出线口和转角、转弯处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连接处不应在穿过楼板或墙壁等处进行。
1.2.28 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与消防设备采用金属软管和可挠性金属管作跨接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m,
且应采用骑马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且端头用锁母或卡箍固定,并按规定接地。
1.2.29 暗装消火栓配管时,接线盒不应放在消火栓箱的后侧,而应侧面进线,或同消火栓箱安装按钮位置一致处。
1.2.30 消防设备与管线的工作接地、保护地应按设计和有关规范文件要求施工。钢管、金属电线(TC)管的连接应按规范进行接地跨焊;镀锌钢管、KBG管的连接应采用黄绿色截面不小于4 mm2进行跨接,金属桥架的连接处应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铜扁带线或铜线进行可靠连接,确保接地可靠。
1.3 管内穿线、线槽内配线安装
火灾报警器的传输线路应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探测器的\线为红色,\线应为蓝色。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严禁使用别的颜色线型代替总线回路、消防24V电源线,严禁在工程中各类线路相互混用,同类线路颜色不一。
大空间 24v电源线 交流220v 电源线 大空间视频线 普通监控视频线 报警类信号别 线 24V电源线 消防广播线 消防电话线 多线控制线 消火栓启泵线 接485通地讯线A线 线 线棕、色 红、红、蓝 红、黑 黄、绿 棕、白 红、黄 红、绿 蓝、黄要绿、黑 绿 求 黑 白 红、黄蓝、屏绿 蔽 1.3.1 管内穿线、线槽配线前应消除槽内的污物和积水,要有护口保护。5.2采用镀锌铁丝引线,应无背扣弯,并有相应的机械强度。
1.3.2 管内穿线,管内无接头,穿线后要作密封处理,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 绝缘良好,不伤线芯。
1.3.3 导线连接需要焊接时,接头部分必须盘入接线盒内并堵封严密,以防污染,防止盒内进水,降低绝缘程度。
1.3.4 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1.3.5 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1.3.6 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1.3.7 电源线、信号电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1.3.8 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和度,一般为3至6米;工作区为0.3至0.6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至1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1.3.9 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1.3.10 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1.3.11 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直接部份间隔距施3~5m处设固定点。在缆线的距离首端、尾端、转弯中心点处300~500mm处设置固定点;
1.3.12 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处固定在缆线支架上,以防线缆下坠;
1.3.13 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对对绞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用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为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应;
1.3.14 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与消防设备采用金属软管和可挠性金属管作跨接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m,且应采用骑马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软管同线槽、电管连接均需使用锁母连接。软管同铁管连接须用软硬管接头
1.3.15 电线穿好后必须测绝缘电阻,电阻值必须符才进行下一道工序安装。
1.4 探测器安装
探测器应在即将调试方可安装,安装前先将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封堵,予留在盒内的导线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外皮,露出线芯10-15mm(注意不要碰掉编号套管),顺时针压接在探测器底座的各个接线端子上,然后将底座用配套的机螺
丝固定在予埋盒上,编好探测器的地址码,安装探测器,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
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并上好防护罩,做好防潮、防尘、防火、防腐蚀措施。同时探测器的安装位置需满足以下要求:
1.4.1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0.5m,探测器正下方及其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1.4.2 在有空调系统房间内安装时,探测器至送风口边水平距离应≥0.5m,探测器
至多孔送风口水平距离应≧0.5m;顶棚有回风口的应安装在回风口附近。
1.4.3 探测器安装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度应≤45度,若倾角>45度必须加装底座调正。
1.4.4 电梯井、升降机和电梯机房隔板有开口部位,则在机房井道上方安装探测器,若无开口部位则应在电梯井、升降机上方顶棚和机房内顶棚上分别安装探测器。
1.5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
1.5.1 安装高度为底层边距地面距离1.3m~1.5m,且有明显的标志(相邻两个手报的最近步行距离应≤30m)。
1.5.2 按钮外接导线应≥0.1m余量且端部有明显标志。
1.6 火灾报警控
制器安装
1.6.1 落地式安装应垂直,不得倾余底边高出地坪0.1m~0.2m。壁挂式应安装牢固,安装在轻质墙上应有加固措施,底边距地面高度≤1.5m。
1.6.2 引入控制器的电缆和电线,应符合以下的要求: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度应固定牢固;端子板不应随外界机械压力,导线端部应有回路标志,字迹清晰;端子极每个接线端接线≤2根;导线应有≮0.2m余量,导线应绑扎成束,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应封堵。
1.6.3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1.6.4 控制器接地牢固,并有明显标志,报警器主电源保护开关不应采用漏电保护开关。
1.7 模块等设备安装
1.7.1 固定在墙面上的手报、按钮、模块、端子箱、层显、控制器、消火栓按钮等设备除应满足安装高度要求外,还应保证竖边垂直度≯每米2毫米/米,确保安装平正,且应用螺杆、螺帽固定牢固(以人工用手施加外力不发生晃动、歪斜为准)。必要时可使用胶粘剂辅助安装。
1.7.2 用于控制强电设备(风机、强切、水泵等)的模块,应安装在强电控制柜两侧或后部的墙上,禁止安装在强电设备控制柜内,如必须安装在强电设备控制柜内,模块、继电器等必须尽可能的安装在柜内上部,且模块的进线必须穿金属软管、黄蜡管保护且应与柜内其他线路隔开2㎝以上。模块与报警控制器之间连接的总线、控制线、电源线不宜引入强电设备控制柜或从强电设备控制柜穿过,必须引入或穿过的须穿管保护(铠装电缆除外)且应与柜内其他线路隔开2㎝以上。 输入、输出模块与控制设备连接方式须使用包塑金属软管及锁母、锁扣进行连接保护,模块安装须使用模块底盒(或明装H86盒)。详见以下图例:
1.8 消防通讯设施安装
1.8.1 通讯设备安装位置,偏差≤10mm,且端正,垂直偏差≤2mm。 1.8.2 机架应有明显可靠接地,直流、交流电流应分开敷设,不应绑扎在
同一线束内。
1.9 火灾事故广播
火灾事故广播的扬声器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并且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米;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米。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火灾应急广播的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1.5倍。嵌入式扬声器不得贴顶板安装,没有二次吊顶的场所应采用壁挂式、垂吊式或吸顶式扬声器。
1.10
装
端子箱安
1.10.1 设置在专用竖井内的端子箱,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高度及位置,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将箱体固定在墙壁上,(明装)管进箱内处应带好护口,将干线电缆和支线分别引入。
1.10.2 剥去电缆绝缘层和导线绝缘层,使用对讲机,两人分别在线路两端逐根核对导线,并套好号码管。
1.10.3 将导线留有一定长度的余量,然后绑扎成束,分别设置在端子板两侧;左侧为控制中心引来的干线,右侧为火灾探测器及其设备的控制线路,在压接线前应再次摇测绝缘值。
1.10.4 原则上先压接以中心引来的干线,后压接火灾探测器的线路。 1.10.5 所有进入端子箱、设备机柜内部的线路均要有线路标签,标签定义各工程应统一、在同一工程中应具有唯一性,且在箱门、柜门面板上须有端子接线示意图。
1.11 系统接地安装
1.11.1 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利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且其线径不得小于25平方毫米。
1.11.2 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应严格分开。接地电阻值为: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4Ω,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得≯1Ω。
1.11.3 当消防电子设备采用交流电供电时,设备外壳和金属支架应作保护接地,接地线与电气保护接地干线(PE线)相连接。
1.12 系统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该工程内部装饰和各项安装施工结束,并完成线路测试、火灾报警、系统接地测试后,现场具备开通条件,方可组织人员进行整个系统的开通调试工作。
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分别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按说明书进行单机通电检查,均正常后方能进入系统调试。
1.12.1 主机单体调试
系统通电后,先按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对报警控制工作以下功能检查: ①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②消音、复位功能; ③故障报警功能; ④火灾优先功能; ⑤报警记忆功能;
⑥电源自动切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⑦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检查、核实报警控制器的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并给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三次,检查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自动转换功能是否正常。
系统功能正常后,应使用专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进行逐个试验即单体调试。
1.12.2 烟感测试
对已安装好的感烟探测器,使用烟杆进行检测,步骤如下: ①将棒线香点燃置于烟杆下部的固定座下;
②把拉杆伸杆安装到烟杆上,根据探测器安装高度调节拉杆长度,安上烟嘴; ③将烟嘴对准待检测器进烟口,接通电源把烟排至探测器周围,探测器确认灯亮,表示控制器工作正常;
④在每次检查前,应将烟在烟道中储存一会儿,以保证开启风机时有足够的烟量排出;
⑤当检测结束时,一定要将烟尖取出熄火,擦拭干净,取出电池。 1.12.3 温感测试
①将送温头接在连节杆上部,并视高度调节长度; ②将电源插头接入200V交流电源; ③送温头对准待检探测器,打开电源开关;
④温源升温,探测器确认灯亮,表示控制器工作正常。 1.12.4 报警装置测试
逐个检查测试手动报警按钮,按钮动作后,在报警控制器上应发生声光、报警,并显示手报动作位置。
逐个测试每个消防报警电话插孔,与消控中心主机通话,保证消防电话线路畅通,语音清晰。
以上探测器设备经检测,动作正确无误后,方可投入运行,并按系统调试程序进行系统功能自检,进行试运行。对开通调试过程中,发现的安装质量和设备性能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排除方法,均应认真在调试报告中记录,以作为系统安装施工的技术资料。
1.12.5 消防联动系统调试: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安装完成后,先由相关施工单位进行测试及运行,运行正常后与消防报警联动主机相连接,当接线核查准确无误后,分系统进行联动调试: 1.12.5.1 消防栓系统的联动调试
逐层逐个试验消火栓按钮,消防泵均能正常起动,同时在消控中心主机让显示报警消火栓地址编码及消防泵运行状态。
当有报警点(烟感、温感)报警及手动报警按钮动作时,启动消防泵,同时在消控中心主机显示报警点、手动报警按钮地址编码及消防泵运行状态。
当消防泵启动时,水泵出水压力应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屋面试火栓处水压达到规范要求。
1.12.5.2 喷淋系统的联动调试
逐层在喷淋管网末端试水,每层水流指示器报警、湿式报警压力开关动作,喷淋泵能正常启动,同时在消控中心主机显示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压力开关、地址编码及喷淋泵运行状态。湿式报警阀警铃能及时报警。
当喷淋泵启动时,水泵测水压力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管网最不利点处压力达到0.005Mpa要求。调试结束后及时关闭湿式报警阀处的试水阀。 1.12.5.3 防排烟系统的联动调试
当有报警点及手动报警按钮,启动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打开相关层正压送风口及排烟口,同时消控中心显示报警点地址编
码、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的运行状态,显示打开的正压送风口和排烟口的地址编码。关闭正压送风机和排烟风机前的防火阀时,正坟送风机、排烟风机停止运行。消控中心显示关闭的防火阀地址编码,正压送风、排烟风机的运行情况。 1.12.5.4 火灾事故广播、警铃的联动调试
当有报警点及手动报警按钮报警,启动本层及上下层警铃、广播并发生报警。
1.12.5.5 其它联动系统的调试
当电梯前室报警点及手动报警按钮报警,强制电梯迫降至首层,在消控中心显示报警点、手动报警按钮地址编码,接受电梯迫降的反馈信号。
当报警点及手动报警按钮报警,切断非消防电源,在消控中心显示报警点、手动报警按钮地址编码及非消防的动作情况。
当防火卷帘旁的火灾探测器组报警时,防火卷帘动作在消控中心显示报警点的地址编码及防火卷帘的动作情况。
测试事故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照度与工作时间均应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
所有的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调试完成,运行120小时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准备消防工程技术资料,报请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合格后会同土建、建设单位报请消防管理部门进行建筑消防设施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