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说课稿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 1)说课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例1和例2 (2)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分数除法计算关键,它沟通了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
第1页/共7页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注重情境的创设,如创设“取名称”、“找朋友”、“我来当名医”、“数学游戏”等情境,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互动和活动过程中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器官。 三、说学法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在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说教学程序
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二)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例1) (三)讨论探究——深化概念(例2) (四)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第2页/共7页
师出示语言文字吴和杏,问学生:把这两个字倒过来写会是什么字呢?(生说师演示)再问:一个数也能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吗?让学生尝试举例子,教师演示 和 ,问倒过来会是什么数,能给这组数取个名吗?从而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例1) 1、出示 × × 5× × 12
(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细心观察,在小组里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2、教师强调指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例如:因为× =1,所以和是互为倒数,或 是 的倒数, 的倒数是。 (三)讨论探究——深化概念(例2)
1、先让学生想一想两个怎样的数才是互为倒数,再出示例2,说出那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引导学生适当讨论再归纳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2、出示例题:找 和6的倒数
引导学生考虑怎么找的?有什么规律?再找(板书)
第3页/共7页
的倒数是 6= 6的倒数是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
① 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想一想: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 先猜测,再验证,后归纳)
验证:1×( 1 )=1 0×(任何数 )≠1 从而归纳出: 1 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4、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并质疑 (四)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组训练题,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1、尝试练习: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巩固求倒数的方法
2、数学诊所:“我来当名医”课本练习六的第3题(判断题)。巩固倒数的意义
3、找朋友:课本练习六的第4题(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4、数学游戏,互说倒数(同位进行:一位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位同学说出
第4页/共7页
这个数的倒数)
5、拓展延伸:0.3的倒数是多少?1 的倒数是多少?(并概括求小数和假分数的方法)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先闭着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六)布置作业(另外设计) (七)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
第5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