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讲义
一、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和发展状况
心理治疗也称精神治疗,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 发展前景
1.健康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2.社会医疗的发展 3.脑科学的研究
(二)心理治疗的性质及原理
1.心理治疗要完成对人的思维、行为以及人格的改造与纠正,其治疗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治疗。 主要的治疗过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1)自主性 (2)学习性 (3)实效性 2.区分
(1)心理治疗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学科性质、理论基础、人员要求、内容方法、目标要求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别。 (2)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异同: 工作对象、工作者、工作任务、工作方式 3.心理治疗的适应证
用于临床与心理的许多疾病与问题。
最常应用在神经症、儿童与成人的行为障碍,包括性心理障碍、应激或挫折后的情绪反应、重性精神病的恢复期、心身疾病的辅助治疗、学习问题、个性问题以及某些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治疗等。 (三)心理治疗的分类 1.按理解分
(1)广义的心理治疗:指医疗的全过程对病人心理的积极影响。
(2)狭义的心理治疗:有意识的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进行的心理治疗。 2.按形式分
(1)集体心理治疗是把数人或十几个病情相似或不同的患者编成小组,由治疗者分次向集体实施治疗。在集体心理治疗中,阻抗的解除与凝聚力的适中是关键的两个因素。 (2)个别心理治疗与患者单独交谈的心理治疗。 3.按病人意识范围的大小
(1)觉醒治疗:病人的神志处在清醒状态时的治疗。 (2)催眠治疗:病人处于意识极度狭窄状态下的治疗。 4.按学派的理论分
心理动力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等治疗方法。 二、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一)精神分析学派 1.心理结构
第1页
潜意识 前意识 意识
2.人格结构
(1)“本我”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是意识状态下的自己。“自我”可以按“现实原则”确定是否应该满足“本我”的各种
第2页
要求。
量的人格结构部分,“超我”的活动遵循“道德原则”。
(3)“超我”是在后天教育中形成的,具有自我控制与道德监察的功能。“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力
3.关于心理发展
从婴儿到成年性本能可以分为以下不同阶段: (1)婴儿期(口欲期)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