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建设项目营销推广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同时,栽培食用菌所产生的菌糠,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还田肥田,可促进土壤营养成分的腐殖质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颗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15~20%,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这样,有了食用菌这一环节,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次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这也充分说明了食用菌产业在废物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1.3 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强,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及北美、欧洲与南亚等地,每年通过各种途径约从我国大陆进口食用菌仅干品就有3万余吨。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4000—1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许多国家把“荤食—素食—菌食”作为最佳膳食结构加以提倡,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增长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一体化,将更有利于食用菌出口环境的改善;据上海市食用菌专家黄建春调查了解到的数据,世界上先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均年食用菇类6~8公斤,而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上海仅有2公斤左右(约合日均82吨/全市),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由于其色泽雪白、口感润滑、质量均匀,销售价格一般为农民产品价格的2倍左右,而且能够在夏季和秋季农民无法生产时保证产量,目前经营平均毛利率35%~45%;纯利率25%~35%,属于农业产业的高利润行业。

工程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15亿元以上的产值。建成达产后,每年要收购当地农民近10万吨的玉M芯、麦麸、M糠和大豆皮,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还将解决周边1500个劳动力就业,每年预计还可为当地财政增加近7000万元的税收收入。

2.1.4 全过程无公害栽培,品质优良,是绿色食品。

本工程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提供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条件,产品外观品质远远优于采用一般大棚栽培形式生产的食用菌品质;且生产全过程中,无任何农药使用,产品没有

任何农药残留,属绿色无公害食品。

2.1.5 技术先进,菌种优良,领先于同行业。

本工程采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菌种,工程起点高、运营成本低,产品质量优良,工程建成后将明显领先于同行业。特别是杏鲍菇工厂采用瓶栽技术,能生产出形状好的杏鲍菇和个头大的杏鲍菇(单个重量80~120克),加上采用托盘包装(目前市场上都采用纸箱散装,5公斤/箱)销售价格也会高出其他工厂产品20%左右。

同时,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其复制性强,生产规模的扩展性好,可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资金,像堆积模块一样扩建新的产能。

2.2 工程难点

食用菌为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非常大。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技术和管理难度大,需专业管理团队经营。

3 工程目的、内容及目标

3.1 工程目的

采用日本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建造国内先进的集生物工程育种、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于一体的食用菌标准化周年生产工厂。

3.2 工程内容

由于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本工程可根据筹集资金的额度和市场销售能力设定其经营规模,如3吨/日、5吨/日、10吨/日、15吨/日和20吨/日均可,但从规模效益来看,其起点规模宜在5吨/日(含5吨)以上,本工程暂定为日产20吨,需建设标准菇房24000平方M,可温湿调控菇室46座左右及工厂化周年生产食用菌的相关设备。

3.3 工程目标

工程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供鲜菇7200吨,产值达9720万元,实现利润2772万元。

3.4 工程产品计划

拟生产两种产品,即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

4 工程产品市场分析

4.1 金针菇市场分析

(1) 金针菇产品种类分为3类:

? 农民产品: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使用简单的大棚栽培,根据外界自然条件

生产,每年可出菇时间约4个月,产品质量较差。

? 设施化的产品:设施化是指采用塑料袋进行,采用传统的灭菌工艺和人工接

种等操作,在保温大棚+空调的环境中生产,产品质量稍微优于农民产品; ? 工厂化产品:全年生产,产品质量远优于农民产品和设施化产品。

(2) 金针菇市场结构:以2007年为例,金针菇总产量90万吨,农民产品约80万

吨,其中约40%被用于制作成金针菇罐头,60%用于鲜食;设施化产品约4万吨,全部用于鲜食;工厂化产品7万吨,全部用于鲜食几

(3) 金针菇价格状况(A级品):2007年,农民产品价格幅度2.5~6元/公斤,年平

均价格约4~4.5元/公斤;设施化价格幅度6~14元/公斤,年平均价格约8.5~9.5元/公斤;工厂化价格幅度8~22元/公斤,年平均价格14元/公斤。

4.2 杏鲍菇的市场分析

(1) 杏鲍菇产品种类分为2类:

? 农民产品: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使用简单的大棚栽培,根据外界自然条件

生产,每年可出菇时间约4个月,产品质量较差。

? 工厂化产品:目前国内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水平还比较低,基本采用台湾生产

技术,使用塑料袋装生产,可全年生产,产品质量远优于农民产品。

(2) 杏鲍菇市场结构:2007年杏鲍菇全年总产量约19万吨,其中农民产品占16.5

万吨,除了少量用于盐渍,大部分用于鲜食;工厂化产品全部用于鲜食。

(3) 杏鲍菇价格状况:农民产品全部在国内销售,销售价格6~10元/公斤,年平

均价格约7~8元/公斤;工厂化产品销售价格9~20元/公斤,其中工厂化产品30%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FOB年平均价格16~18元/公斤,国内年

平均销售价格约18元/公斤。

4.3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

(1) 工厂化食用菌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消费主要面向高端消费阶层和中高端消费阶

层,宾馆、饭店、火锅连锁店的消费量也十分巨大;此消费阶层能够接受相对较高的价格;近几年工厂化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很大,在国内销售利润往往能够达到25%~40%,因此还是国内销售为主。

(2) 由于金针菇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价格差距仅10%左右,加上出口手续相对繁

琐,目前出口仅占生产总量约5%~10%。

(3) 杏鲍菇在西餐中的使用量近年来稳步上升,出口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出口

价格与国内销售差价能够达到20%~30%,因此,质量较好的杏鲍菇一般都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工厂化杏鲍菇产品出口比例约30%左右。

4.4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1)金针菇:

2007年产量增加,市场价格较06年略有下调,而市场价格下调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享用到工厂化的金针菇,从而使工厂化金针菇产品的市场容量扩大,价格也会随之逐步上调,预测2008年工厂化产品A级品年平均价格14元/公斤;今后随着工厂数量的增加,价格竞争将逐步开始激烈,但中国今后几年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金针菇的价格随着粮油菜的价格逐步上行,预测2010年开始,年均销售价格将会在16元/公斤维持。而金针菇工厂的生产主要原料为农业下脚料,价格涨幅有限,工厂的利润率基本能够得到保障。 (2)杏鲍菇:

目前全国产量有限,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质量与韩国、日本质量相比差距甚远,这两年价格却逐步上行。2006年工厂化杏鲍菇年均价约15元/公斤,2007年均价17元/公斤,预测2008年年均价在18元之间,单品个头越大,销售价格越高。由于中国产杏鲍菇形状均不好,达到出口质量要求的比例较少,出口需求仍然无法得到满足,出口FOB的年均价为18~20元/公斤。此价格因市场得不到满足而继续稳中有升。

5 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5.1 金针菇工厂

(1) 工厂分布与规模:2007年,中国大陆生产工厂化金针菇2吨以上规模一共22

家,总计生产能力约190吨/天,其中10吨以上规模5家,台资企业福茂的生产能力最强为25吨/天,上海雪国高榕日产13吨居第2位,其余3家生产能力均为10吨/天。目前工厂主要分布在上海周边、广东、北京附近。 (2) 设施与技术能力:工厂化金针菇从技术支持上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台湾技术,以福茂为代表,是中国大陆最早采用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

企业,此类企业产能约占目前总生产量的70%,其特点是尽量采用简易的设备和厂房条件,工艺基本固化,厂房布局甚至生育室的长宽高都是固化下来,以台湾的经验进行生产。

? 第二类是大陆食用菌研究所技术,以天厨为代表,主要学习台湾模式,结合食

用菌研究所自己摸索的经验进行生产,采用简易的设备和厂房条件,一般投资规模较小,日生产能力一般不超过8吨/天,此类工厂产能约占目前总生产量20%。

? 第三类采用日本技术,以雪国高榕为代表,目前仅2家,引进目前工厂化最为

先进的日本技术和理念,设备也最为先进,此类工厂产能占目前总生产量10%。

(3) 产品质量与竞争力比较:

? 台湾技术企业:单产约240~290克/瓶,产品质量中上,此类企业计算成本时

未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综合成本约6~7元/公斤,竞争力较强。

? 大陆技术企业:单产约220克~270克/瓶,产品质量不如台资企业,成本约8~

10元/公斤,竞争力较弱,部分小企业甚至亏损。

? 日本技术企业:单产都在300克/瓶以上,产品质量最好,综成本约6~7.2元/

公斤,竞争力最强。

5.2 杏鲍菇工厂

(1) 工厂分布与规模:目前总产量在60~70吨/天,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福建省和

江苏省,上海和北京、河南、江西有少量生产。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建设项目营销推广方案

同时,栽培食用菌所产生的菌糠,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还田肥田,可促进土壤营养成分的腐殖质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颗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15~20%,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这样,有了食用菌这一环节,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次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这也充分说明了食用菌产业在废物利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ic444foxk5s23r4b01m9s4tl8lgrm00e4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