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该系统克服干扰的过程:当干扰作用使温度t升高,测量大于给定,控制器输入偏差增大,其输出控制信号增加,气开阀开大,回流量加大,塔顶温度下降,回复给定。
第七章 复杂控制系统
一、基本要求
1.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过程、特点及应用场合;掌握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的确定及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了解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
2.熟悉设置均匀控制系统的目的及控制方案。
3.了解比值控制系统的各种类型;熟悉单闭环比值控制方案的结构及特点。
4.熟悉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
5.理解连续型选择性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及控制方案;了解开关型选择性控制系统;了解积分饱和现象的产生及防止方法。
6.理解分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应用场合。 二、常用概念
1.串级系统中的常用的名词:主变量;副变量;主对象;副对象;主控制器;副控制器;主回路;副回路
2. 软保护:通过一个特定设定的自动选择性控制系统,当生产短时间内处于不正常情况时,即不使设备停车又起到对生产进行自动保护的目的 .
3. 硬保护: 当生产达到安全极限时,有声光报警,然后由操作工将控制器切换到手动处理,或通过连锁保护实现自动停车.
4.积分饱和:如果执行机构已经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偏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机构已无相应的动作,这就叫积分饱和。 三、问答题
1. 试述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其使用条件。 答:
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
(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主回路是个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个随动控制系统;
(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3)由于副回路的引入,改善了对象的特性,使控制过程加快,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从而有效的克服滞后,提高了控制质量;
(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可用于负荷和操作条件有较大变化的场合。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2. 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变量应如何选择?
答:
主变量的选择原则是:
(1)主变量应能代表一定的工艺操作指标或是反映工艺操作状
态重要变量;
(2)主变量应是工艺生产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干扰影响而变化,
因而需要频繁加以控制的变量;
(3)主变量应尽可能选择工艺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指标,当无法
获得直接控制指标信号,或其测量或传送滞后很大时,可选择与直接控制指标有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控制指标;
(4)主变量应是能测量的,并具有较大灵敏度的变量;
(5)选择主变量时,必须考虑工艺合理性和国内仪表产品现状。 (6)
主变量应是独立可控的。
副变量的选择原则是:
(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副变量的变化应在很大
程度上能影响主变量的变化;
(2)通过对副变量的选择,使所构成的副回路能包含系统的主要
干扰;
(3)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回路包含更多的主要干扰,但副
变量又不能离主变量太近;
(4)
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到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
“共振”的发生 。
3. 简述均匀控制的目的及控制方案。
答:
均匀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前后工序的供求矛盾,使两个
变量之间能够互相兼顾和协调操作。 ①简单均匀控制②串级均匀控制。
4. 简述比值控制的目的及控制方案。
答:
比值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几种物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生产能安全、正常的进行。
①开环比值控制系统②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③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④变比值控制系统。
5. 选择性控制系统按处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
(1)开关型选择性控制系统:一般有
A、B两个可供选择的变量,
变量A假定是工艺操作的主要技术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工艺上对变量B只有一个限值要求,只要不超出限值,生产就安全,一旦超出,就有发生事故的危险。
(2)连续型选择性控制系统:取代作用发生后,控制阀不是立即
全开或全关,而是在阀门原来的开度基础上继续进行连续控制,即控制作用是连续的。
(3)混合型选择性控制系统:既包含开关型选择的内容,又包含
连续性选择的内容。
6. 试述分程控制的目的及其适用范围。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