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中新网2015年5月31日电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气象厅表示,当地时间30日晚8点24分左右,东京都小笠原群岛西部海域发生里氏8.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90 km,在小笠原群岛的母岛和神奈川县二宫町观测到震度5强(日本标准)的摇晃,没有发生海啸的危险。警方表示,截至当天晚上10点,确认有数人因地震受伤。
思考探究:日本此次地震震级较高,为什么没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提示:地震带来的损失与自然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市密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日本此次地震震源较深,对日本影响较小,损失小。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使得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
(2)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差异很大。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
受灾人口、受灾面积、各种受灾体破坏数量与损毁程度、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确定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确定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分析不同地区灾情大小的方法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害强度、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害强度与灾情呈正相关,减灾能力与灾情呈负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因此分析不同地区灾情大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灾害本身强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发生时间、救灾能力等。灾害本身强度大、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则灾害损失大;发生在夜间,抗灾能力差则造成的损害大。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1.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关于其灾害危害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 D.很难确定
解析:选B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灾害强度越高,导致的
2
灾情越大。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减灾防灾投入大则抗灾能力强,从而大大降低了灾害危害程度。
2.(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解析:从材料看,该次地震震级高,余震多,地震影响的范围广,发生地震时“24时左右”,不利于逃生、自救与互救,又加上“河、渭大泛”,所以造成的损失较大。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3.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 ℃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该月高温酷暑对甲、乙两区造成的损失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高温酷暑的主要危害。
解析:第(1)题,高温酷暑造成的损失很明显乙区大于甲区。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其原因为:乙区高温酷暑范围更广、强度更大;乙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单位面积经济损失大。 第(2)题,主要危害应从:人体健康、供电紧张、森林火灾、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来分析即可。
答案:(1)乙区大于甲区。 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 人口、城市较密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
(2)①酷暑威胁人体健康;②热浪危害工农业生产;③高温带来城市能耗增多,供电紧张;④增加城市和森林火险威胁;⑤加剧光化学污染等。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