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精选知识点汇总
态度转变的三种理论
1.海德的平衡理论
(1)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人们在改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的改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2)他提出P—O—X模式
2.认知失调论
(1)费斯廷格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2)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可能有四种原因:a.逻辑的矛盾b.文化价值冲突c.观念的矛盾d.新旧经验相悖
(3)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a.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二个认知因素协调
b.引起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c.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3.社会交换论(识记)
(1)这种理论从个体对得失权衡与比较后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认为决定个
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2)态度持有者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诱因周密计算的选择者。(3)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感受性与感受阈限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小、刺激量的区间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阈限值高感受性低。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心灵的连结
是否存在心灵的连结
当我们想要从能量角度来理解心理世界时,我们发现,爱,或爱欲,容易吸引心理学家的关注眼光。因为,心理障碍的产生,跟这个爱欲能量是否受阻极其相关。这是个很特殊的能量,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人们快乐幸福与否,都和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生命中的爱欲,对爱的渴望,这股亲人之间的吸引能量,就是精神分析说的“力比多”。弗洛伊德开始把它当成广义的性本能,更多是生理性的;荣格认为力比多不只是性本能,应该属于更广泛的心理能量。弗洛伊德
后来把性本能归纳入生命保存本能当中。
前辈的心理学家们为探索心理世界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可是由科学延伸出来的心理学,与本来就置身于心灵世界里的宗教相比,其探查心灵世界的进展速度实在非常缓慢。
人是多么地依赖亲眼所见,依赖客观现实,因此我们不容易相信那些看不见的、玄乎的东西。心灵世界的
深邃、生命的神秘和复杂,用平凡的肉眼来看是太局限了,很难看得清楚,因此我们总很难得出定论。佛学的智慧、宗教的说法,又远远超出普通人的认识能力之外,不清楚谁真谁假。科学与宗教的距离,真是太遥远了。可是也许,世界本来的面目就是一体的,科学和宗教之间本来并没有鸿沟。
关于爱的连结,多数人还可以接受。心灵之间是否存在感应?很多人就会质疑。其实我们都知道无线电波、红外线、都知道磁场,都在用手机,知道看不见的空间里存在一些信息、波动、能量场,都知道一些东西我们是肉眼所看不见的,可是要他相信人类有心灵、有灵性能量、有灵魂,那可不容易。很多人能够接受亲人之间有爱的连结,因为他们经常能够看到;却否定这些爱会有互相感应的现象,因为不常看到。
能量觉察疗法感兴趣于发现的能量感应现象,希望在现象学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存在的心灵能量现象。我们基本相信,人与人之间存在能量感应的影响,不论是在外显的情绪层面,还是更深的内在灵性层面。明
显的灵性能量感应,是存在于孩子和父母之间,进而是家族里的成员之间。焦虑恐惧的本质
我们习惯把“紧张”看做是一种这样的单纯状态:可明显体验到呼吸急促或者抑制,心跳加速,身体某些部位
发热,血液上涌,心口有不适感受。比如,见到喜欢的异性,有人会马上紧张;被人注视,产生紧张;上台演讲,全身紧张;进考场,大脑紧张;噩梦醒来,会紧张好一阵子;突然遇到危险,会感到紧张。但是一旦情境得到确认,危险解除,很多时候紧张就消除了。突发事件产生的应激反应中,往往含有紧张情绪。“恐惧”,就是很害怕,要比“紧张”程度更高,感受到威胁并产生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恐惧时常有心跳猛烈、
口渴、出汗和神经质发抖,是一种极高度的紧张情绪。恐惧是对可以辨认到的、或者现实中存在的威胁所
产生的高度紧张情绪。比如我们看见路边游走一条蛇,就会感觉到恐惧;看到发生交通事故有人伤亡,就会恐惧;看到有人行凶,会有恐惧;发生火灾等天灾人祸,就会产生恐惧。
当现实可见的威胁消除,恐惧感应该随之就慢慢平息、消失。所以,恐惧往往较多在现实世界中发生,而且往往有具体的威胁来源,还可以找到回避的方向。一旦这些危险因素消失,恐惧就不复存在。
“焦虑”却是处于一种莫可名状的威胁感当中,有很不舒服的情绪紧张体验,却找不到明确的现实威胁因素,
想要逃避都无处可逃。焦虑的表现并不单纯,常见的两类焦虑症是惊恐发作和
广泛性焦虑。焦虑的强度
有轻有重,轻者仅是单纯疑虑不安,重者可达极度惊恐。焦虑症中的惊恐发作,可能突然发作和消失,也可经历数分钟、数小时,而广泛性焦虑却可以缓慢发生,迁延数年。
焦虑和恐惧往往很容易混淆。大致还有个来源和逃避方向的,就算是恐惧,恐惧时间久了还没有逃避方向
和办法的,可能就转变成为焦虑。而紧张,则是一种情绪状态,都存在于焦虑和恐惧当中。
从意识深度看焦虑恐惧能量觉察疗法发现,对焦虑和恐惧,可以在意识的纵向上作分析。我们暂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代表可意识的,容易在现实中找到来源;深层代表无意识的,现实中没有明确来源。
如果焦虑恐惧的来源在现实中可以找到,是可意识的,意识可以看清,就可说是浅层恐惧或浅层焦虑,这些浅层焦虑恐惧情绪的来源多为现实世界事件。比如看到一个人被刀子割伤而恐惧,这个恐惧就是浅层恐惧,是意识得到的。
如果是无意识的恐惧,在现实中、意识层面上找不到威胁来源,我们就说它们是无意识的,属于深层焦虑或深层恐惧。比如大部分人都很怕蛇,一些人并没有被蛇咬过,可是一谈起蛇来,一些人就已经很恐惧了,这应当属于深层恐惧,恐惧来源是无意识的,现实中周围并没有蛇在威胁,没有可见的恐惧来源。表象概述
一、表象的定义:
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实际上表
象就是在记忆里分类中所讲的形象记忆。表象所回忆出来的内容一定是事物的形象,而不是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者语言的描述。二、表象的作用:
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表象的可操作性使表象成了想象的素材。
表象的概括性使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表象的可操作性、概括性。
表象的形象可以在我们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表象的这种特性叫做表象的可操作性。
心理咨询中的智商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要说智商首先从智力说起。智力又称为智能,通俗的说法就是人的聪明程度。但从严格学科意义上讲,到目前仍没有一个准确而满意的定义。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曾就智力的定义广泛征求著名心理学家的意见,得到的结果却是人言言殊,有的认为智力是适应新情景的能力,有的说是个体学习的能力,有的说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没法形成统一的看法。我国大部分心理学家倾向于用综合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