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共23道试题,每题2分) 1.“法律”一词在使用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面属于狭义上使用的是(B ) A.法理学 B.全国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法学专业 D.法律与道德的调整内容是一致的 2.在法的分类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A ) A.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C.法的效力不同 D.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3.在法的分类中,一般法和特别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D ) A.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C.法的效力不同 D.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4.在法的分类中,国内法和国际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B ) A.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C.法的效力不同 D.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5.人类社会最早产生法律的历史时期是(B )

A. 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专门案件的活动,称为(C) A.立法 B.守法 C.司法 D.法律监督 7. 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A )

A. 人 B.物 C.精神产品 D.行为后果 8. 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B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地方人民政府 9. 依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由(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推荐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10.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B)

A.中央统一领导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地方自主管理 D.设立统战机关 11.以下哪部宪法指导思想存在着严重错误(B)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 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1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A. 单一制 B. 民族区域自治 C.联邦制 D.“四实三虚”制 13.在我国1982年宪法中,未规定限制连续任职的是(D)。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 国务院总理 D. 中央军委主席 14.下列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D)

A.北京市 B.石家庄市 C.上海市 D.正定县 15.我国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A )。

A.领导关系 B.指导关系 C.监督关系 D.平等关系 1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私营经济是(D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宪法规定,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必须年满(B)

A.四十周岁 B.四十五周岁 C.五十周岁 D.五十五周岁

1

18.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对外代表国家的是(C)。

A. 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0.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A.单一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社会主义公有制 21. 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必须年满(C )。

A.15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 20周岁 22.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

A. 修改的程序不同 B. 制定的主体不同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 23.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依据是(C)

A.修改的程序不同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

多选题:(共17道试题,每题2分)

1.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哲理法学派宣传的主要是(ABCDE ) A.人权 B.自由 C.平等 D.宪政 E.法治 2. 英国的分析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

A.狄骥 B.边沁 C.奥斯丁 D.庞德 E.卢梭 3.法的要素是构成法的基本要素,教材赞同的三要素说是(ACE)

A.法律概念 B.法律特征 C.法律规则 D.法律适用 E.法律原则 4.法的效力的内容包括(ABD)

A. 法的对象效力 B.法的时间效力 C.法的溯及力 D.法的空间效力 E.法的适用力 5.下列属于法律责任承担的种类有(ABC)

A.法律制裁 B.补偿 C.一般强制 D.财产没收 E.民事赔偿 6. 下列属于正式解释的是(CDE)

A. 学理解释 B.任意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E.立法解释 7.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和要求是(ABCDE)

A.宪法和法律至上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依法行政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E.人权保障原则 8.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

A.人民主权原则 B.分权原则 C.人权原则 D.法治原则 E.民主集中制原则 9.下列属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的是(ABC )

A. 选举权 B.言论自由权 C.集会结社权 D.控告申诉权 E.通讯自由权 10. 宪法规定每届任期5年,但是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是(ABCE)

A. 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军委主席 E.最高法院院长 11.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具有的权力是(CD )

A.立法权 B. 司法终审权 C.外交权 D.国防权 E.独立的行政管理权 12.关于行政区划,下列由国务院批准的是(BD)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变更和撤消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 C.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D.县、市行政区域的设置和变更 E.乡、镇的设置和区域划分 13.关于全国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每届任期五年 B.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向全国人民负责 D.与人民政协共同行使国家权力 E.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 14.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CDE)。

2

A.乡人大代表 B.县人大代表 C.省人大代表 D.全国人大代表 E.地级市的人民代表 15.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BCE)

A.公民的财产权 B.公民的劳动权 C.劳动者的休息权 D.公民受教育权 E.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 16.下列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ABCDE )。

A. 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委员长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E.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7.按照宪法,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BCD)

A. 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旗 E.民族乡

判断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英美法系是判例法,就其法律渊源来说属于成文法。(错误)。 2.诉讼程序采用纠问式的是大陆法系(正确)。 3.诉讼程序采用对抗式的是英美法系(正确)。

4.把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的是大陆法系的特点(正确)。

5.规定直接来自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要求的是实体法 。(正确)。 6.规定和保证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或职责职权得以履行的法是实体法(错误)。 7.执法的原则有: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高效率原则(正确)。

8.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称为法的制定(错误)。 9.在我国制宪史上,1975年宪法是很大的倒退。(正确) 10在我国,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正确)

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共27道试题,每题2分)

1.我国《行政诉讼法》制定的时间是(A)

A.1989年 B.1994年 C.1999年D. 2004年 2.下列不可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D)

A.行政机关 B.法律授权的组织 C.法规授权的组织 D.公民个人 3.关于行政立法,错误的理解是(D)。

A.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B.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的行为

C.行政立法是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行为 D.各级人民政府都享有行政立法权 4.下列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C )

A.警告 B.记过 C.没收 D.撤职 5.行政救济的途径不包括(C )

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 C.行政调解 D.行政赔偿 6.下列不属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是(D)。

A.行政法治原则 B.行政公正原则 C.行政公开原则 D.比例行政原则 7.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行政救济(D)。

A.行政诉讼 B.行政复议 C.国家赔偿 D.行政许可 8.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是(B)

A.行政公正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行政公开原则 D.行政效率原则 9.我国曾经实施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B)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3

A.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 B.行政法有多变性 C.行政法有统一的法典 D.行政法内容广泛 11.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标志是(C )

A.犯罪是否得逞 B.犯罪是否造成危害后果 C.犯罪分子是否着手犯罪 D. 犯罪是否达到目的 12.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的期限不得超过(C )

A.3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13.某甲在夜间入某住宅窃取财物后,纵火灭迹,他明知该住宅里有人睡觉,起火后可能被烧死,但他仍然放火烧房,结果大火烧死1人,某甲放火致人死亡的行为属于(B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 D.过于自信 14.轻罪重判的刑罚思想与刑法中的下列(D)原则相违背。

A.罪刑法定原则 B. 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C.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5.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B )

A. 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16.根据我国刑法,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C)

A..应当免除处罚 B. 可以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处罚

17.中学生A于1981年4月5日出生,1998年3月28日重伤一名同学,1999年1月2日被捕,对A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应负刑事责任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D.不负刑事责任

18.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C)。

A.罪刑法定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9.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D )

A. 聚众淫乱罪: B.组织淫秽表演罪 C.寻衅滋事罪 D.无罪 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A )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21.甲教唆乙盗窃,两人为此制定了计划,并准备了作案工具。乙在盗窃时被人发现即逃跑。此案是(A)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盗窃罪(未遂) C.甲构成教唆犯罪,乙不构成犯罪 D.甲乙都不构成犯罪稜 22.犯罪客体是指(C)

A.实施犯罪的行为和手段 B.法律所规定的犯罪的结果 C.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 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

2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同时犯有数罪而判了数个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实行的主要原则是(C )

A.吸收原则 B.相加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 D.并科原则 2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是(D)。

A.外国公民在我国领海内故意杀人 B.外国公民从某国购买枪支到我国贩卖 C.外国公民在停泊于美国港口的我国船舶内故意杀人 D.某国外交人员在其驻我国大使馆内盗窃 25.陈某患精神病多年,虽经多方医治,病情并无好转,发作时精神狂乱,并伴有暴力行为。1999年4月21日,陈某在其居住的家属院中突然发病,用铁锹将一正在玩耍的儿童当场拍死。对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B)

A.按故意杀人罪处理 B.不按犯罪处理 C.按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处理 D.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理 26.严某(男,13岁)与李某(男,18岁)商量好夜间去商店行窃,严某看好地形,准备好犯罪工具,制定好

4

了行窃计划。当晚,二人行窃时被值班人员发现,送至公安机关。对二人应该如何处理?(A )

A.不成立共同犯罪,由李某独立承担刑事责任。 B.不成立共同犯罪,由严某独立承担刑事责任。 C.按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处理,并且李某为主犯。 D.按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处理,并且严某为主犯。 27.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的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B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多选题:(共18道试题,每题2分)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D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行相适应原则 C.上诉不加刑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E.不溯及既往原则

2.下列关于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ABC)。

A.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做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 B.条文必须文字清晰,意思确切 C.对于什么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做出实体性规定

D.在定罪量刑上,一视同仁 E.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ABCD)

A.犯罪的主体 B.犯罪的主观方面 C.犯罪的客体 D.犯罪的客观方面 E.认罪的态度 4.在刑法中,共同犯罪人有(ABD)

A.主犯 B.从犯 C.正犯 D.胁从犯 E.累犯 5.量刑的法定情节包括有哪几种情况(ABDE)

A.从重 B.从轻 C.加重 D.减轻 E.免除处罚 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的附加刑包括(ABCD)

A.罚金 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 D.驱逐出境 E.管制 7.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凡在(ABD)内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

A.我国的航空器 B.我国的船舶 C.我国企业驻外国代表处 D.我国驻外国大使馆 E.外国驻我国大使馆

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下列情况中,可以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有(ACDE)。 A.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而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外 B.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外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外,而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

D.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 E.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驻外大使馆内 9.对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我国《刑法》应负刑事责任的我国公民,在外国已受刑罚处罚的,可以(AB)处罚。

A.减轻 B.免除 C.从轻 D.从重 E.加重 10.《刑法》的溯及力的对象是(BD)。

A.已经实施尚未完成犯罪的人 B.未经审判的人 C.判决已经生效的罪犯 D.判决尚未确定的人 E.判决执行完毕的人

11.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ABCD)

A.犯罪的故意 B.犯罪的过失 C. 犯罪的动机 D.犯罪的目的 E.认罪的态度 12.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ACDE)

A.死刑 B.死刑缓期执行 C.无期徒刑 D.有期徒刑 E. 管制 13.量刑的酌定情节包括( ABCDE )

A. 犯罪动机 B.犯罪手段 C.危害结果 D.认罪态度 E.犯罪对象 14.下列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是(ABCDE)。

5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

第一次作业单选题:(共23道试题,每题2分)1.“法律”一词在使用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面属于狭义上使用的是(B)A.法理学B.全国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C.法学专业D.法律与道德的调整内容是一致的2.在法的分类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A)A.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i6jb7pbb997tl37ll8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