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重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概念: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概念: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的理论 4、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训练负荷:是由外部施加的刺激和机体内部机能应答的双边运动,是训练负荷量度的统计,分别反映负荷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 7、负荷量:是指在持续、连贯的身体运动时,运动员机体在需要一定外部刺激总量时,所表现出的内部应答反映的程度,指练习次数、训练时间、练习距离、负荷重量的总量。

8、负荷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单个(组)动作中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负荷刺激,可用练习速度、单次负荷重量、练习密度和难度表示。 9、训练规律: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

1

势。

10、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的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1、竞技需要原则: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2、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 13、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4、周期安排原则: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5、适宜负荷原则: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給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6、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17、恢复: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回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

18、超量恢复:在恢复过程中,能源物资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即完成了一次训练负荷后恢复的全过程。

19、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

20、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21、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2、重复训练法: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23、间歇训练法:指对多次练习时间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4、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法。

25、变换训练法: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6、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一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7、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8、体能训练: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9、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0、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3

31、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量的能力。

32、起动力:指在最短时间内(0.15秒以内)最快地发挥出的肌肉力量。 33、爆发力:指在最短时间内(0.15秒以内)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

34、制动力:指以较高的加速度朝相反的方向运动的能力。 35、力量耐力:指人在克服一定外部阻力时,能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或重复尽可能多的次数的能力。

36、速度素质:指人体或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就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快速作出运动反应、快速完成动作、快速移动的能力。 37、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如声、光、触等)的快速应答能力。

38、动作速度:指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以及单位时间内重复动作次数多少的能力。

39、位移速度:指在周期性运动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位移的能力。 40、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 41、灵敏素质: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42、柔韧素质: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43、运动技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4

44、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45、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46、运动员战术能力:运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47、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

48、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49、核心力量:又称核心稳定性,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核心区域,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简答题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5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重点总结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概念: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概念: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同一项群不同项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i66730ni29s4tl8lgrm6o2vt5lzj600cn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