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组织职能:组织职能的要求是,通过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和权责关
系,合理安排和指挥组织系统内各种机构及各类人员的工作。
C 协调职能:其作用是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各个机构、
各个环节和各类人员的沟通、联系和合作,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D 控制职能:这是指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机制,按照行政
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它一般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3、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 (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2)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3)外在效应的消除者
(4)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 (5)市场握手秩序的维护者
4、行政职能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这一时期的行政职能是建立在落后
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的。
奴隶制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微弱,行政职能重点在于政治统治。 封建制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稍有增加,但重点仍在于政治统治。 (2)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即“守夜人”时期。
①形成与发展:早在500年前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资本
得到了发展壮大,重商主义盛行,它认为,只有商业活动才是真正取得财富的生产活动,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社会生活,采取各种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限制或禁止商品的进口和货币的给出。市场经济体制及秩序在西方各国确立之后,商业资本转向了工业资本,人们对政府的作用和认识发生了变化,自由放任、限制国家干预的观点取代了古典的国家干预论。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的理论体现了这一历史诉求。
②特点:这一时期政府职能的特点是: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
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③意义:
它的积极意义在于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它的消极意义在于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
机的爆发。
(3)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即“积极干预”政府时期。
①形成与发展:政府“积极干预”职能的出现是20世纪一系列大
事促成的。1917年俄国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国家,并通过国家行政权力干预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使社会主义思潮影响扩大。特别是1929年-1933年震撼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标志着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破产和“守夜人”政府的终结。这次危机对资本主义
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大危机,传统的“守夜人”政府束手无策。随着以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罗斯福新政的推选,危机得到了控制,并逐步走出了困境。凯恩斯主义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
②特点:
A这一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主要表现在政府经济职能
的增强,如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举办国有企业,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同时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也大增强,如加强社会保障职能,加强环境资源保护职能,加强教育科学 文化管理职能。
B这一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主要表现在政府广泛
使用法律手段以及计划手段,制定产业政策,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
③意义: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积极的作用主要有,在凯恩斯国
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但其消极作用也很明显,进入20世纪70之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形成了“滞胀”现象。
(4)有限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①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现象,凯
恩斯主义一筹莫展,出现了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否定。我们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这一理论主张,政府的干预对社会和经济而言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承担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但政府的干预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政府不能取代市场机制。
②特点:
A通过非国有化,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B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C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5、行政职能的转变:(这里这要指我国的行政职能的转变) (1)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及其弊端: ①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 A集中计划管理 B微观直接管理 C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②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A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B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C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D容易产生腐败
(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所谓行政职能转变,是指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行政
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②转变行政职能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③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④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⑤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3)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①职能重心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此后,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②职能方式的转变:
A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
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B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C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③职能关系的转变:
A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过去,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集中于上级,难以发挥市场地方和
基层的积极性。同时,中央管宏观又管微观,既管行政又管企业,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微观调控职能交叉混合,造成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质上是权力配置关系、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在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中央政府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和全局利益,承担着整个国家的宏观管理职能,提供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同时承担着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地方政府一方面是国家利益在地方的代表,另一方面又是地方局部利益的代表,承担着中央宏观政策的执行职能和对本地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提供地区性的公共物品。
B理顺政企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内在地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对分
离。两权分离的要旨在于从所有权中严格地分出经营权,即让国有企业掌握经营权,政府掌握所有权,以便使企业家具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发挥企业的活力,同时也切断政府与国有企业的从属关系,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当然,要实现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仅两权分离仍是不够的,必须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明确产权。以两权分离为理论基础的承包制改革至多是一种过渡性的政企改革模式。因而,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权力下放,政企分开。一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二是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三是实行国有资产分
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经营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的职责。
C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运行不能没有政府的干预,也不能没有市场的调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情,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表现为:把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并不意味着否定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所具有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实际上,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其作用在于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在于使市场机制更充分的发挥其功能,在于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和后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矫正市场失灵,但决不是取代或取消市场机制本身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D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在传统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很多社会功能集中在政府身上,政府直接面对社会,直接从事大量的具体而微观的管理活动,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由于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事务,政府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管理机构和编制相应地增加和扩张,这样就形成了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恶性膨胀;另一方面,“企业办社会”,“机关办社会”,使社会的自治能力、自律水平得不到锻炼与提高,抑制了社会的自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改变政府的管理范围、管理 模式和管理方法,实现政社分开,把过去属于政府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去行使。为此,要求政府的社会管理实现三大转变:在管理范围上,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在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在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方法为主转变为间接的以法律方法为主。
E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要进行科学的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严格按照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从制度上解决职能不清、人浮于事、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的弊端。
三、仿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精简机构 B缩减编制 C转变政府职能 D下放行政权力
2、根据十六大精神,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则是( ) A精简、统一、效能 B决策、执行、监督 C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D政企分开
3、国家职能是( )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统一。
A经济管理 B政治统治 C文化管理 D科技管理 答案:CAB
第三章 行政组织
一、本章概述:
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行政管理能否得以正常进行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该掌握行政组织的涵义和特征,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把握好行政组织体制和行政组织的理论,并能够应该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的知识。
二、知识要点: (一)识记要点:
1、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它通常指为行使国家权
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府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
2、行政组织的特性:
(1) 政治性与社会性 (2) 法制性与权威性 (3) 系统性与动态性
3、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1) 命令统一原则 (2) 精简精干原则 (3) 效率原则 (4) 分工协作原则 (5) 权责一致原则 (6) 幅度适中原则 (7) 权变原则 (8) 法制原则
4、行政组织体制:(具体内容见要点理解)
行政组织体制,是指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 之间行政
关系制度表现形式。它主要有民下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