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word版)思想政治教学论(1)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绪论

一、教学论:是以研究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为对象的学科。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讲什么? 通过教材的“前言”来了解:

1、背景: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改革 2、历史:中教法→教学论

3、学科课程框架:学科课程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教师发展理论 4、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

5、了解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6、掌握政治课程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7、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具体问题: 8、扩展性学习的方向和内容: 三、《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通过理解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来领悟: (1)教材为课程学习提供理论框架。(非唯一、参考书之一) 学术书籍→教材→课程教材(职前教育) ↓ ↓

参考读物(书) 研修教材(在职培训、自我拓展) (2)课程是“动态”的;教材是“静态”的。

教材内容:以往的成果(滞后性特征)→“僵死”

课程内容:以往的成果、现状和趋势→“变化、灵活” (3)教师的选择:“授课”还是“授书”?

(4)学生的选择: “听授课”还是“听授书”? (5)李政道:

“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6)扩大阅读量:著作(书籍);杂志;网络(公众微信); 中学课本和课标。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了解:教材编写的特点:

学习目标—问题序幕—正文(节、段)--随堂讨论—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研讨、展示)—资料卡片—理论探讨(研讨、研究、探究)—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阅读视野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 (P28 阅读视野)

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我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课的设置,在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成熟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体系。但是,过于强调课程的社会功能,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使思想政治科所应该具有的塑造健全人格和培养优良品德的功能受到了影响。在课程目标中,一方面目标过高、过大,容易使目标落空,另一方面目标结构不完善,情感目标关注不够。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全日制中学从初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各年级不再分列具体课程名称,统称“思想政治”。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年至今) 概况:1999年6月《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随后教育部又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品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政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 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小学1-2年级“品德与生活”,3-6年级“品德与社会”,初中由原来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

(2)转变课程功能:由过分强调课程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转变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课程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的要求;课程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由单一的课程结构转变为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实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

(4)更新课程内容: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删除一些繁难陈旧的内容,增加和补充一些新的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

(6)重建评价体系:由传统的“甄别选拔”的评价制度向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转变。(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 ②德育(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 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2、教材观点: P8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根本性质)、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 课标P1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从课程设置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

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有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专门制定、颁布实施的课程标准,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体系,有严格的课时要求,教材也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

2、从学生发展看,思想政治(品德)课处于首要地位;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德育课程,这就决定了它在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具有的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

3、从学校德育工作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思想政治(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直接地担负着中学德育的任务,在中学德育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一)教育目标的层次性(高——低):

1、教育目的体现和表达的是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是带有方向性的总体目标和最高目标,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各门课程、各科教学必须普遍遵循的基本宗旨和质量要求。 2、培养目标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目标,它根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阶段性和专业性,在一定性质的教育或一定阶段的教育中具有普遍性。 3、课程目标体现的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课程中具体体现,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一定课程的价值)

4、教学目标体现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每个单元、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应达得到的具体目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它是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课程中一定内容教学的价值)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含义:学生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功能:1、指向功能。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位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指明了方向。2、规范功能。它规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规范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规范教学的进程。3、评价功能。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效果如何,衡量的基本标准就是看教学活动是否达到、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先设定的课程目标。

分类:1、政治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是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

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

(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三维目标”)。就具体到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来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政治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指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结构分类的基础上,对构成其基本结构的每一要索所要达到的水平所作的进一步分类。):P16 表格

课程目标定位有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1、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以社会发展为中心设计课程的目标,重点规定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的标准。2、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个体发展价值,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核心定位课程目标。3、学科本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重点围绕学科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定位课程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四个层次):1、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分类目标:具体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3、模块目标:高中思想政治包括四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特定的目标。4、内容目标。

五、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理念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核心和灵魂。

1、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取向:P22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2)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P24-26(高中课标)课标P1-2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P26-27(初中课标) (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架构的基础。

(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课程的追求。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考题:

1、建国以来,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调 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政治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3、政治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为什么? 4、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

思政课程的特点:政治课程是以求真务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

一、课程标准的概述:是规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意

志在课程领域的一个体现。它一般由政府制定和颁布,属于一种政治法规,是教材编写及后续教育教学活动的标准。

意义: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就之一

二、课程标准的解读:

1、解读的主因(师范生):

适应《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的要求。 2、对基本结构的解读【纸质稿】

①课标的框架结构:都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构成。→ 课标 目录 ②必修模块的核心概念及其主题结构:教材P39—40 → 课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P3-20 ③选修模块的名称及主要内容:教材 P41 3、对课标全文的解读

4、课标的功能【P33】和特点【P42-43】 功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 第一,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公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素质教育思想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第二,关注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体现在比较低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的课程目标上和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三,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标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四,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新课标力图引导思政课的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程课

含义:四说:学科说;教材说;目标和计划说;经验说

广义:对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进程的总和。 狭义:学校的教学科目。(正式学科、显性学科)

分类:学术性课程与活动性课程;学科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国家课

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理解:不等于课堂教学、教育内容、教材 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1)学科课程论:

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订学校课程的理论。从各门科学中选取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其顺序、学时和期限。(传统派、以分科为中心的课程论、优势地位) 优点:课程内容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的特点,以较短时间较少精力获得较多的更为系统的知识。

缺点: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科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学习迁移和形成对整个世界的总体认识。

(完整word版)思想政治教学论(1)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绪论一、教学论:是以研究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为对象的学科。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二、《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讲什么?通过教材的“前言”来了解:1、背景: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改革2、历史:中教法→教学论3、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hsbr27ava3sk4u09qt56trx01723y00eu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