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第20课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学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第20课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学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 【知识梳理】

一、北方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二、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5世纪末,北魏统治者实行改革:

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B: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C: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 D:鼓励鲜卑贵族同汉族贵族联姻; E: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F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尊老的风气。

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并存,东魏被北齐代替,西魏被北周代替。历史上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总称为北朝。 【自我检测】

一、1、北方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______世纪后期,______族建立北魏, ______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A.317年 B.383年 C.420年 D.439年 3.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 )

A.匈奴族 B.羯族 C.鲜卑族 D.氐族

4.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成都 5.孝文帝把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姓( ) A.贺 B.穆 C.刘 D.元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都城的粮食需要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民族大融合

7.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

A.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 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 )

A.扩大了统治区域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魏成为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 D.完成了对南北方的统一 9.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北魏统一了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10.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

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

11.一位西域商人来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太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二北魏建立后,定都:______,后孝文帝迁都______。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______世纪末,北魏统治者实行改革:A;B;C;D;E;F。

后来,北魏分裂为______和______并存,历史上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总称为北朝。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魏书》 ①材料中的“魏王”是何人?

②此段材料反映出的是什么事件?

③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应改为什么姓?

④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对“魏王”的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第22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学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知识梳理】

1、数学成就: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000多年,著有《缀术》。 2、地理学:郦道元著有《水经注》

3、农学:贾思勰(北朝)著有《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4、书法艺术:

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2、“书圣”王羲之(东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绘画艺术: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6、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7、思想:范缜著有《神灭论》 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相互结合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消失,精神也随之消失。肉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没有肉体就不会有精神。 【自我检测】

一、数学成就:______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______多年,著有《______》。 二、地理学:______著有《______》

三、农学:______著有《______》--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四、书法艺术: 1、______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2、“书圣” ______《______》“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3.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4.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 )

A.800多年 B.近1000年 C.1100多年 D.1300多年 5.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北朝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郦道元 C.贾思勰 D.张衡

6.南北朝时期,对江河山川、风土人情介绍最详实的书籍是( )

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脉经》 7.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 )

A.西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中国历史上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范缜 D.张衡 9.顾恺之创作的代表作有( )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屈原像》 D.《奔马图》 10.龙门石窟位于( )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新疆库车 D.河南洛阳 11.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

A.著写了《齐民要术》 B.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C.发明了一些农具 D.创造了“割圆术”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第20课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学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第20课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学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教学重点】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ho8a37wxy5a66i6tmib55397303xo010b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