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发展, 还存在养殖生产中现代良种所占比重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的千头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旨在立足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养牛业持续、健康发展,项目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本地区优质型良种牛供种能力,提高***养殖业良种化程度和生产性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中的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近年来,***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养牛业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项目建成后,随着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附加产业的兴起,特色养牛产值将大幅度增加,会培育新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经济增长点,带领农民全面致富奔小康,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2是调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
相对而言,***的农业经济仍是以粮食种植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经济形态,产值低,潜力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急需新的产业切入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力地推动传统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中最具活力的养牛业,将传统产业变为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6
优势主导产业,改变农业经济中种植业经济占据“半壁江山”的经济结构格局,将会极大的增强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
2.2.3是确保市场有效供给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蛋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稳步增加。健康绿色是未来的消费趋势,养肉牛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迅速发展起来,并不断得到完善。必须建立肉牛生产发展的保障机制。由分散、粗放性养殖向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2.4是提高肉牛养殖科技发展水平的需要
***养牛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属于典型的自然经济型传统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低,己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想提高畜牧养殖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就必须走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向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转化,必须加速成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应用,必须加快安全、优质型畜牧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建设。本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高优质型良种肉牛的供应能力,提高***养牛业良种化程度和生产性能,提升肉牛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满足***不断发展的现代养牛业的生产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部,是国家级商品粮和蔬菜
7
优质基地,其中以肉牛和华特猪为主的畜产品质量上乘,在省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着雄厚的基础。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国道、227线、国家重点兰新铁路横穿全境,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用水、用电及通讯设施完备,境内生态环境及水质资源良好,无污染,是动物疫病天然保护屏障。
2.3.2饲草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饲草料资源丰富,年种草面积16万亩,按每亩年产1000kg青干草计,年可产优质牧草16万t。年产农作物秸秆143万t,酒糟等农副产品120万t。加之国家西部大开发及退耕还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及周边地区草食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全区在16万亩人工草地的基础上,每年将以1万亩退耕还草的速度增加,同时引进10多个适应当地条件、质量优良、产量高的牧草新品种,使得牧草品种和数量均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牧草质量在不断提高,这就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2.3.3养牛基础良好。牛肉产自于天然草场和农区粮草丰富地区,是典型的节粮型畜牧业,符合人们崇尚自然食品的发展趋势。***养牛业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发展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被列为全省黄牛冻配改良试点,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养牛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个体生产性能、整体生产水平、科技水平、经济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
8
年全区牛的饲养量达到45.13万头,比1996年增长1.82倍;牛存栏量达到30.5万头,牛出栏量14.63万头,比1996年分别增长1.45倍和3.82倍;繁殖母牛存栏达到12.5万头,增长54.7%,繁殖母牛占全区牛存栏数的40%。改良牛占存栏牛的95%以上。5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发展到136户。规模养牛农户科技投入高,饲草青贮、氨化,配合饲料、暖棚养畜、短期育肥、品种改良等技术均被农户所认识,并得到广泛推广,商品意识走进了千家万户,养牛业在全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3.4良种繁育体系初具规模。***是位居全省第二的肉牛改良繁育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推广黄牛冻配改良工作以来,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点116处,培训和配备技术服务队伍200多人,年冻配改良母牛6万头以上,分别占全市和全省黄牛冻配任务的5/6和1/8,年繁活杂种牛犊4万多头,分别占全市和全省年繁活杂种牛犊的5/6和1/8。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3.5 技术支撑雄厚。近年来,***通过公开竞争,聘用了一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并将聘用人员的工资纳入区财政预算,充实了力量,稳定了队伍,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建成了区、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20多人。先后参加完成农业部和省列科研、推广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并与***农业大学、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省家畜繁
9
育中心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成立了肉牛产业联合会,乡(镇)、村建立了养牛协会,在乡镇建立了科技示范园,服务体系配套完善,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2.3.6 政策保障有力。***委、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牛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2008年,开始实施“肉牛基地建设工程”,确立了把***建成基地和“***省养牛大区”的奋斗目标,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肉牛优势主产区,被农业部、财政部列入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2009年被列为***省牛产业大县。区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扶持肉牛养殖的发展。一是对新建规模养牛场的农户无偿划拨土地,并减免有关税收。二是给予资金或贴息扶持。被确定为核心群的母牛,由政府出资购买保险;养牛户每购买一头母牛提供70%的信贷资金;三是存栏牛实行“零费用免疫”;繁殖母牛实行零费用冻精授配。四是为发展养牛业成立了担保公司,为农民发展养牛业解决贷款担保问题;五是对养牛小区(场)建设和青贮窖建设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同时,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发改委、农办、财政、畜牧及有关乡镇为成员的肉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和工作责任制,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以推动牛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0 1
千头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