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程模式 促进主体发展
传统的数学课程模式着重关注知识的结构体系,着眼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校和教师也都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偏重于知识传授和数学解题,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往往造成教学的低层次化。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信息社会为基本形态的新纪元已经到来,现代数学的定量化研究迅速发展。而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评估,最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理解数学的价值,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模式去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去解决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和建构新的数学课程模式,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一、新型数学课程模式的目标体系
我们将数学课程模式的目标体系分为数学发展性领域(所谓发展性领域是指学生在情感、认识、推理和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发展)和数学知识领域。其中,发展性领域的实现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基础,而另一方面,对于数学知识领域来说,发展性领域又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新的课程模式目标体系要克服传统模式中只重知识领域忽视发展性领域的弊端,走双重发展之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素养。
二、新型数学课程模式的基本框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同学和学习软件等)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依据这一观念,新的数学课程模式应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重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内容的现代化,形成一种“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探究、协商、解决——意义建构”的基本叙述模式,以平实化的交流性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现代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大众化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思考、合作,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优化思维品质,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建构新型数学课程模式的教学操作体系
(一)努力建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新型课程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各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将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我们要树立教学合作的观念,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将越发的深入。教师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鼓励学生的提问、假设、质疑甚至争辩、批判,争取所有学生的合作和信任,消除他们在学习中对教者过多的“仰视”感。这当中,教师已由原来的中心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学生也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究的主体地位,从而建造一个宽松的教学双方都可参
改革课程模式 促进主体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