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烟台高二联考)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30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这种现象表明( )
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物 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 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6世纪初,德意志地区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其分裂,把它当作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掠走大量财富,德意志地区的大量财富纷纷流向罗马。
2.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出自马丁·路德之口的是( ) A.“信仰高于理性” B.“信徒皆是祭司”
C.“教权高于王权” D.“教皇至高无上” 解析:选B。“信仰高于理性”,实际上否定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和作用;“教权高于王权”“教皇至高无上”,是维护教会神权大一统地位的理论。因此,A、C、D三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3.(2012·宁阳一中月考)“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解析:选D。注意分析材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皇是最富有的,他建教堂不应该用贫困信徒的钱,而应该用自己的钱。很显然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4.(2012·南京高二测试)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掀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其宗教观点反映了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 B.其宗教观点用宗教语言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主张 C.其宗教观点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的新主张
D.其宗教观点从根本上触犯了德国封建集团的利益 解析:选D。马丁·路德主张建立适应德国发展需要的德国民族教会,这实际上符合当时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因此,D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5.(2012·徐州模块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2: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辞:“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
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3: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让人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选集》 材料4: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
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1)依据材料1、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2)材料3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4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第(1)问从材料1、2、3中可总结改革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根据教材内容可分析得出。第(2)问的关键信息是“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第(3)问“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说明群众基础广泛。
答案:(1)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
一、选择题 1.(2012·淄博月考)“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需做任何事情,只要他相信上帝就可以丰丰厚厚地得到这些礼物。”这段话应出自( ) A.薄伽丘 B.马丁·路德 C.伏尔泰 D.康德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的信息反映的是信仰即可得救,故本题选B。 2.(2012·济宁一中月考)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下图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
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解析:选A。漫画寓意德国在教皇掠夺下由健康走上衰亡,讽刺的是教皇掠夺对德国的危害,故A项正确。
3.(2012·潍坊高二检测)“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他主张“从头到脚改良教会”。上述观点主要反映马丁·路德的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认识上帝但不需要问别人,这主要体现出马丁·路德“信仰得救”、主张直接与上帝对话,无须教会的中介。但他并不反对神。 4.马丁·路德是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他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揭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下列关于他的主要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B.简化宗教仪式,僧侣也可以婚配和还俗 C.教皇和教会高于《圣经》
D.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和教皇
解析:选C。在马丁·路德的思想里面,《圣经》是高于一切的,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而不必通过教皇和教会。 5.(2012·曲阜市高二测试)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论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解析:选D。题干材料中“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等信息,说明马丁·路德反对教皇的神权统治,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材料中“基督教世界”的范畴不符,B项与路德主张宗教改革但不否认基督教的史实相矛盾,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 6.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路德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这最能表明他( ) A.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做法不满 B.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坚持斗争 C.决心与皇帝斗争到底
D.既不愿意服从教皇,也不愿意信仰上帝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不难得出路德的宗教信仰极其坚定。 7.(2012·湖南调研)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宗教改革前,“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意即教权大于皇权;改革后,“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即皇权不再从属于教权,地位上升。
8.(2012·济宁一中高二期中考试)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 A.对上帝的信仰才能使人得救 B.在教会的指导下阅读《圣经》 C.依靠个人的善行来赎罪
D.世俗政权服从天主教会
解析:选A。“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是关键信息,“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理论与之联系密切,故选A。 二、非选择题 9.(2012·杭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
材料2:托马斯·闵采尔说:“直到现在,城市和乡村里贫苦的、平凡的人们,都处于与上帝的意旨和任何正义相违背的境地,承担着宗教贵族、世俗贵族和政府的沉重的负担。??所以,基督联盟的纲领和计划是这样的:托庇上帝的保佑,而且,在可能的范围内,毋须武装斗争和流血来获得自由。”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
材料3:托马斯·闵采尔说:“贫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让自己和子子孙孙在贫困中生活,就应该行动起来摆脱宗教和世俗的统治等压在大家身上的沉重的担子。在现存条件下,不流血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所有的贵族堡垒,所有的修道院,都是欺骗和压迫的渊源,必须立刻摧毁。”
——《书简纲领》 请回答:
(1)据材料2、3说明托马斯·闵采尔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材料2、3与材料1表达的相似观点是什么?
(2)据材料指出材料1与材料2、3观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要知道托马斯·闵采尔代表的阶级,然后才能找到三则材料的相似观点。第(2)问首先要找出三则材料的不同观点,进而分析原因。 答案:(1)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都反对天主教神权。
(2)材料1反对天主教会的特权,材料2、3不仅反对天主教会的特权,而且反对世俗封建贵族的压榨,并主张用暴力手段达到目的。原因:因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