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水质现状、治理情况及成果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水质现状、治理情况及成果

摘要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首先从各方面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简要介绍了针对我国水质状况而采取的治理方案。最后,以重庆市桃花溪为例对该治理方案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质;污染治理;富营养化;

一、中国水质现状

某种意义上,人类最赖以生存的资源不是土地或食物,而是水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激增、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6263.9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仅24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水量1/4。我国水源分布不均匀。由于时间、空间分布与水环境污染等原因,使水资源问题愈加突出。

目前,无论是水污染的广度、深度还是频度,均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的河流、湖泊和水质都受到各种污染物的影响,四分之一的居民不能饮用到清洁水源。据《2014年中国水资源年报》显示中国水体水质现状如下。

1、河流水质

2014年,对全国21.6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9%,Ⅱ类水河长占43.5%,Ⅲ类水河长占23.4%,Ⅳ类水河长占10.8%,Ⅴ类水河长占4.7%,劣Ⅴ类水河长占11.7%,水质状况总体为中。从水资源分区看,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水质为优,珠江区、长江区、东南诸河区水质为良,松花江区、黄河区、辽河区、淮河区水质为中,海河区水质为劣。从行政分区看(不含长江干流、黄河干流),西部地区的河流水质好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好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水质相对较差。

2、湖泊水质

2014年,对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121个主要湖泊共2.9万km2水面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39个,Ⅳ~Ⅴ类湖泊57个,劣Ⅴ类湖泊25个,分别占评价湖泊总数的32.2%、47.1%和20.7%。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大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湖泊有28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3.1%;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有93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76.9%。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如下:

(1)太湖:若总氮不参加评价,全湖总体水质为Ⅳ类。其中,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Ⅲ类,占评价水面面积的18.9%;五里湖、梅梁湖、贡湖、湖心区、西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为Ⅳ类,占78.2%;竺山湖为Ⅴ类,占2.9%。

若总氮参评,全湖总体水质为Ⅴ类。其中,东太湖水质为Ⅲ类,占评价水面面积的7.4%;五里湖、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Ⅳ类,占评价水面面积的11.7%;贡湖、湖心区和南部沿岸区为Ⅴ类,占64.1%;其余湖区均为劣Ⅴ类,占16.8%。太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各湖区中,五里湖、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占湖区评价面积的19.1%;其余湖区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占80.9%。

(2)滇池:耗氧有机物及总磷、总氮污染均十分严重。无论总氮是否参加评价,水质均为Ⅴ类,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3)巢湖:西半湖污染程度重于东半湖。无论总氮是否参加评价,总体水质均为Ⅴ类。其中,东半湖水质为IV~Ⅴ类、西半湖为Ⅴ~劣Ⅴ类。湖区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3、水库水质

2014年,对全国247座大型水库、393座中型水库及21座小型水库,共661座主要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水库有534座,Ⅳ~Ⅴ类水库97座,劣Ⅴ类水库30座,分别占评价水库总数的80.8%、14.7%和4.5%。对635座水库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水库有398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62.7%;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237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37.3%。

4、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2014年全国评价水功能区5551个,满足水域功能目标的2873个,占评价水功能区总数的51.8%。其中,满足水域功能目标的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占57.5%;二级水功能区占47.8%。

评价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3027个,符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主要控制指标要求的2056个,达标率为67.9%。其中,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达标率为72.1%,二级水功能区达标率为64.8%。

5、省界水体水质

2014年,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对全国527个重要省界断面进行了监测评价,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4.9%、16.5%和18.6%。各水资源一级区中,西南诸河区、东南诸河区为优,珠江区、松花江区、长江区为良,淮河区为中,辽河区、黄河区为差,海河区为劣。

6、地下水水质

2014年,对主要分布在北方17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原区的2071眼水质监测井进行了监测评价,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其中,水质优良的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0.5%、水质良好的占14.7%、水质较差的占48.9%、水质极差的占35.9%。

二、中国水质治理情况与治理成效

中国的水污染治理与国外相比,更为艰辛和困难。1972年,周恩来总理批准成立的官厅水库水污染治理办公室,可以看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的起步标志。

1989年,第一次水污染防治大会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提出了水域分类管理、污染源分级控制、划分水环境功能区、发放排污许可证等一系列对策,大大强化了各级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的手段。

1995年,以治理淮河为动员令,向污染宣战,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以及渤海,成为“ 33211”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对这几个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只是初见成效,离最终目标还有很长的路程。

2000年,为使中国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项目发挥综合效益,确定东线治污、东西中三线的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任务,把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即让治污为重点工程开路,并融入重点工程的建设计划,实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2002年,在进入中国水污染治理30年之际,小康社会、“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统帅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发展要有环境目标、注重国家环境安全等现代理念,揭示出新世纪治污工程应包容更多的生态保护以及与以人为本的内涵。

2008年,国家环保部门为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SO2和COD的排放量得到控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提出,要着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在水治理方面,要确保2008年COD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5%。其中工程减排方面,要求该年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 200万t,2008、2009年两年,36个大中城市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 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针对“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新法,综合运用了多种行政处罚手段,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水污染的违法成本,增强了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

现以重庆市桃花溪为例对治理情况以及治理成效进行简单分析说明。 1、重庆市桃花溪概况

桃花溪是重庆市主城区条重要次级河流中最大的一条,是长江一级支流。桃花溪主河道全长15.79公里,共有支流7条,9个汇水面积,流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为1.29%。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桃花溪成为排污河道,其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河水发黑发臭。自1999年以后,桃花溪的两期整治工程开始实施,第一期为2003年完成河道的污水截流工程;2007年完成以建设彩云水库以及桃花溪湿地公园为主的清水工程。 2、治理情况

桃花溪水环境综合整治中涉及到的治理技术种类多,本文主要对几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进行介绍,包括污水截留、雨水截留净化、人工曙气、底水置换、生态净化等。 (1)污水截留

污水截留是控制点污染的根本措施,桃花溪污水截留主要是左右岸分别设置截留干管,并分别在支流设置二级截留干管,同时对排水口进行整治。 (2)雨水截留净化

桃花溪雨水截留措施是其外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主要是在桃花溪两岸、彩云湖湖湾等建立雨水截留净化带,以收集降水地表径流。桃花溪雨水截留净化带主要利用构建渗滤系统,通过植物修复功能净化水质。 (3)人工曝气

2008年在对桃花溪流域彩云湖净化工程中,在湖心和湖湾出安装套曝气装置,助桃花溪的生态净化工程。 (4)生态净化

生态净化工程主要包含岸边带植物群落构建、植物浮床、湿地公园等。在桃花溪的整治中,岸边带植物群落构建被称之为“消落带”整治工程。桃花溪人工浮岛技术主要是在一些死角位置构建小型的植物浮岛,同时投放链鱼、鲫鱼、鲤鱼和輔鱼等鱼苗。桃花溪的湿地公园是集湿地、污水处理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公园,占地200多亩。

3、治理成效

(1)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桃花溪经过内源与外源控制相结合、点源和面源控制相结合的整治措施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以治理前和治理后的对桃花溪彩云湖段各监测点水质结果显示,治理前桃花溪彩云湖段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各项水质指标均超过地表水V类水标准,治理后的桃花溪彩云湖段水体中、COD、NH3-N和BOD5的含量分别为28.49mg/L、1.40mg/L、8.18mg/L,水质达到了IV类水质标准。 (2)河道景观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桃花溪是其两岸桃花灼灼,香气袭人而得名。然而,随着桃花溪河道的严重污染,桃花没有了,河里的鱼虾也没有了,在人们眼里,桃花溪就是死水沟”一条。随着桃花溪绿化工程的圆满完工,形成了层次分明、梯级结构的生态景观。随着桃花溪湿地公园的投入使用,与桃花溪两岸景观连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桃花溪生态岸带。 三、结论与讨论

中国水资源日益短缺,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已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可以再生,却不能增生;水可用于洁净,但不能自洁。面对此情况,进一步加快水资源立法进程,规范和完善管理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把握科学发展理念,促进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升级,已成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制度保证;不断改善水环境条件和用水理念、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以“节流、控污、开源”应对水资源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从零开始、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营造一个全社会对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氛围,这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长期惠及世界生灵的有效手段和根本保证;当制度和行为变为高度统一,意识和行为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有效助推器的时侯,水资源才会真正丰富并富有涵养;水资源才会体现出人们科学开发、高效利用、系统治理和有效保护的真正效能。

中国水质现状、治理情况及成果

中国水质现状、治理情况及成果摘要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首先从各方面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简要介绍了针对我国水质状况而采取的治理方案。最后,以重庆市桃花溪为例对该治理方案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关键词:水质;污染治理;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h4nm7upti0n19b8i5h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