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试卷 可修改 欢迎下载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联系起来考察,以朱光潜为代表。他的《诗论》主要从社会学、哲学、艺术史、文艺心理学、音韵学等方面来建构他的诗歌美学体系。他谈到了诗的起源、谐隐、境界、表现、节奏、声韵,诗与散文,诗与画等一系列诗学命题。诗歌的音乐性问题是其主要论题之一。他认为诗歌、音乐、舞蹈本是混合的,韵和顿对新诗很重要。这就比那些纯粹从朗诵的角度去谈朗诵诗的言论更深入,更有说服力,也更富启迪作用。与诗歌音乐性密切相关的是诗歌的本质性问题。他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当时不少抗战诗类似政治标语口号,一味发展新诗的叙事功能,诗歌抒情这一本质性特征严重匮乏。所以,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结合起来研究,不但取得了纠正时弊的效用,而且使新诗大众化深入到新诗本体论层次。总之,朱光潜的《诗论》对于新诗的文体和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现代化联系起来研究,这以朱自清为代表。他的《新诗杂话》就是讲“新诗的现代化”。他考察了新诗从“五四运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的路向,得出了新诗从说理向抒情发展的结论。其实,到了抗战时期,叙事性已经成为新诗主要的美学追求。他认为新诗要向外国诗歌形式学习,新诗不必取法歌谣,但不妨取法于歌谣。这种谨慎对待新诗向民间诗歌学习的态度,可以看出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开放而又犹豫的心态。也就是说,朱自清没有因为新诗的现代化而去否弃新诗的大众化。同时,朱自清还从内容上肯定了格律诗派、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为扩大诗的感觉天地所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朱自清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研究新诗现代化的。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西方文学资源结合起来探讨,这以李广田为代表。李广田的诗论属于印象主义式诗歌理论批评。他最有名的诗论专著是《诗的艺术》。他声明自己的基本诗观——“我以为那最好的作品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一致”。这就是他所说的诗的精髓,在承认新诗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前提下,突出了形式对新诗尤为重要的地位。他所谓的新诗形式,指的是作品技巧,即章法、句法、声韵、格式、用字等。当然,这并非形式主义的纯技巧论。他主张的是那种“有意味的形式”。他的观点也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内容而轻视形式的反拨与校正。正是用这样的评价尺度,他充分肯定了卞之琳的《十年诗草》在“格法与韵法”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巧,也充分肯定了冯至的《十四行集》,说冯至的十四行诗像一个水瓶,可以给那无形的水一个定形;像一面风旗,可以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是诗人给自己的“思,想”所设的水瓶与风旗。
- 1 -
重点中学试卷 可修改 欢迎下载
(摘编自杨四平《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新诗评论与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论》以大众化、音乐性、抒情性为研究新诗的角度,对新诗的文体和美学建设意义重大。
B. 李广田认为“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是诗歌的精髓,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称为“最好的作品”。
C.“不必”又“不妨”取法歌谣,体现了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的矛盾心态。 D. 针对新诗创作所出现的政治标语口号的倾向,朱光潜在《诗论》中进行了严肃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朱光潜的《诗论》、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为论据,阐述了他们研究新诗大众化所体现出的各自的特点。
B. 文章层次清晰:整体上运用并列式结构,同时每一段都运用“总一分---总”结构。 C.文章以一些似政治标语口号的抗战类诗的缺点为例,论述了朱光潜从音乐性角度研究新诗的优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D. 文章材料翔实,既有直接引用,如“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又有间接转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朱自清认为“说理一抒情一叙事”是新诗从“五四运动”时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发展走向。 B. 李广田特别强调内容对新诗的重要性,这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校正。
C. 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缺失了抒情性,朱光潜的研究对这一弊端起到了纠正的作用。 D.在卞之琳的眼里,冯至的十四行诗是诗人给自己的“思,想”所设的水瓶与风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共15分)
手艺
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暗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
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
- 2 -
重点中学试卷 可修改 欢迎下载
抽起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再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的、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用补好的盘子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一阵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儿。
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的补锅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了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一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详实、细腻,这既表明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听了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老罗头心有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的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 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的闲聊,老罗头急火攻心一命呜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