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案:
乡音难改
——方言是你随身携带的故乡名片
教学目标:1、熟悉家乡话,千里识乡音
2、了解说普通话的意义,天涯皆比邻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一、导入:共同背诵《回乡偶书》,借“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入。假如作者刚成年十八岁离家,老大往少了说也得是花甲之年六十岁,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把一个意气风发的帅哥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老翁,吃了一辈子他乡饭菜的游子回到家里一张口还是那个味,和儿童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而我们现在身边有好多人到外地工作两三年,回来后说话连爹妈都听不清,这是因为作者说的家乡话,现在外出回来的人说的是外地话。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现在国家推广普通话是为子全国各地各色人等通畅交流,为了国家更好地发展。而我们 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的家乡话——曹县话,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甚至是灵魂中。在社会的发展中现在我们曹县出现了一种新语言,被戏称为“曹普”。作为曹县人,当识曹县话,今天让我们走近乡音,感受乡音的独特魅力。
二、展示《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找西北和东南、和单县搭界的不同乡镇的同学,(提前了解学生的家)让他们用家乡话读这首诗。
2、让他们分别用当地话说出一个生活场景。
3、让两到四人人各自用当地话现场交流:几个不相识的人在火车站等车闲聊互相打探问侯。
三、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同处曹县,说出的话的味道也有不小的差异,其实,曹县方言属于两个方言系统,西边以桃源为中心,称曹西北话,俗称“西北溜”,东边以县城为中心,称为曹县话。(插入曹县地图,标识大概区域)
虽然有不同,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音都不同,只是个别的字音有较大差别,造成的原因等大家将来到大学有机会再研究吧。所以我们还是能够坐在一个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中也能够自由地交流。
举几个例子:(让学生用曹县话和普通话分别说说)
你不想来就别(bai )来了。
拉着车子上冈,使(ci)劲拉。 奶奶 挽(bian)着袖子洗衣服。
小明和小强一样大,可是小明比小强晚(mian)一辈儿。
四、我们曹县不同乡镇语言的差别主要是语音的差别,从刚才同学的的精彩对话中我们能感觉出来。作为我们大曹县人的共同乡音,在词汇和俗语上基本是相通的,体现着我们家乡话独特的魅力。
1、词汇: 普通话 方言词
父亲 (大) 岳父、伯父 大爷 外祖母 姥娘
姑姑 ma ma 女孩 妮子(ni dei)
下午 heng heng
今天 今门(jin mei) 后天 过明
(大后天 大过明) 一段时间 一崩呢
中间 当门间 麻雀 小小虫
蝉 爬叉(嘟了的) 花生 落生( luo sen) 呈长方形的馍 卷子
粉条 细粉 被子 盖体
脖子 脖拉颈(geng) 挎着,搔痒 (kuai) 粗略地看看 sa 吃席 坐桌
心术不正 ga gu 炫耀 谝(pian) 平直,不弯曲 直辗
2、俗语:俗语中包涵着我们家乡先民的生活智慧
说说下面这些俗语的内涵
逼着哑巴说话。 长木匠,短铁匠。 存住气不少打粮食。 吃饭吃饱,干活干了。 打破砂锅璺(wen)到底。 大梁不正二梁歪。 大白天借不出个干灯。 东一榔头西一斧子。 水大蒙不了船。 狗皮祙子没反正。
好钢用在刀刃上 好鞋不踏臭屎 话是开心锁。 货卖一张皮。 娇养无孝子。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交个朋友多条路。 看景不如听景。
慢工出巧匠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苗怕胎里旱,人怕老来穷。 劝人不醒,搭脚一耸。
穷怕客,富怕贼,忤逆不孝怕打雷。 人勤奋地不懒。 人心都是肉长的的 头三脚难踢。 听听劝,吃饱饭。 一招鲜,吃遍。 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有枣没枣括一杆子。 宰相肚里磨舟船。
五、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方言与普通话与人交流各有什么优劣点。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