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病理学第二章局障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编号

2005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舒筱灿 局部血液循课时 授课9月19 环障碍 时间 日 教学课题 4 星期一 授课对象 04级临床医学专业 班级 9-12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吴和平 9月209月219月229月23月日 日 日 日 日 星期星 期星 期星 期星期 三 三 四 五 5-8 1 -4 17-20 13-16 1、掌握淤血的概念及后果。 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形态、结局。 目的要求 3、掌握栓塞的概念及类型、对机体影响。 4、掌握梗死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5、了解出血的概念。 1、淤血的后果。 2、血栓形成的条件及血栓形态。 教学重点3、血栓的结局。 及难点 4、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5、梗死的病变特点。 教法与 1、运用多媒体教学。 学法 2、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反复强化。如血栓梗死的结局如何?血栓为异物,梗死即是坏死,机体要加以清除,与上章所学过的坏死的结局则相同,既复习了上章知识又掌握了本章内容。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1、概述 8min 教学 2、充血 30min 内容 3、血栓形成 70min 与 4、栓塞 45min 时间 5、梗死 40min 分配 6、小结 7min 1.慢性肝淤血时,肝切面为什么会出现槟榔状花纹? 复习 2.栓子是如何运行的? 思考题 3.羊水栓塞的病理特征是什么? 4.静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之间有何联系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陈主初 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参考资料 3、金惠铭 主编 病理生理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密切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临床自评 实例讲授,从病例中提出问题,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循环系统:心脏,血管。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分支→全身各器官(除肺)毛细血

管→静脉系统→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内各分支→肺静脉→左心房。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器官或组织内循环血量的异常:血量增加或减少,即充血或缺血。

2.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血栓(血液内固有物质成分分析出);血管内出现空气、脂滴和羊水等异物;异常物质阻塞局部血管→栓塞、梗塞、梗死;血管内成分逸出血管外(水肿和出血)。

第一节 充血与出血

一、 出血(hyperemia)

指某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量增多的状态。充血时,器官或组 织内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充分开放和扩张,以容纳增多的血量。

充血分两类: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一) 动脉性充血 (arterial hyperemia)

指器官或组织因细动脉扩张导致输入血量的增多。又称主动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简称充血。

导致细动脉扩张系由于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舒血管活性物质所致。 1.原因与类型

(1)生理性充血:生理情况下为适应组织器官生理需要和代谢增 强而发生的充血。如进食后 胃肠道的充血,运动时骨骼肌的充血。 (2)病理性充血

1)炎性充血:发生于炎症开始和早期,由致炎因为刺激引起的 轴突反射和炎症介质(如血管活性胺等)释放所致细动脉扩张。

2)减压后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如大量腹水压迫腹 腔器官,致使器官内血管张力降低,若一次大量放腹水,压力突然解除,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引起充血,即减压后充血。故抽放腹水不宜过多,以防止因过多的血液流入腹腔脏器而引起脑缺血和晕厥。

2.病变及对机体的影响 动脉性充血的组织和器官体积轻度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镜下可见扩张的细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充满血液。

动脉性充血都是暂时的血管反映,一般对机体无重要影响。炎 症性充血与血液成分渗出为炎症中的防御反应。亦可有较严重后果:如脑血管已有病变时发生充血可诱发脑血管破裂出血。 (二)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 而发生的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passive hyperemia)简称淤血(congestion)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远较动脉性淤血严重。

1.原因:

(1)静脉受压:管腔狭窄或闭塞→相应器官或组织淤血。常 见有:妊娠后期子宫压迫骼静脉引起下肢淤血;肠粘连,肠扭转时肠

系膜静脉受压引起局部肠段淤血;肝硬化时,肝内血管系统被压迫和重建,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胃肠道和脾淤血。

(2)静脉腔阻塞:静脉血栓形成或肿瘤细胞瘤栓可阻塞静脉或 静脉炎所致管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可引起淤血。

通常组织内静脉的分支多,互相连接,形成侧支循环,只有当 较大的静脉干受压,血液不能充分通过侧支回流时,才会出现淤血。

(3)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 常见于:心梗,二尖瓣狭窄等引起。 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 常见有:肺心病,肺动脉狭窄等。 长时间的左心衰竭与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全身各器官淤血。 2.基本病变

淤血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湿润、多血。组织颜 色暗红,温度降低。镜下:淤血区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

发绀(cyanosis) 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当其达到50g/L以上时,导致皮肤,粘膜呈青紫色。是缺氧的一种表现。淤血时血液流动缓慢→缺氧。

3.后果 ①淤血性水肿或出血:肺、皮下和胃肠等结构较疏松的器官和组织的淤血,因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和缺氧→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水、盐、蛋白质可漏出 潴留在组织间隙或浆膜腔 组织间隙体液增多或浆膜腔积水。若毛细血管

与小静脉严重损伤→淤血性出血(红细胞漏出)。②淤血性硬化:肝和肺的慢性淤血→组织长期缺氧与细胞崩解产物刺激→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胶原化→质地变硬。③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淤血→缺氧,营养不足。

重要器官的淤血:

慢性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左心压力↑→肺静脉回流障碍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少量漏出

的水肿液和红细胞,巨嗜细胞,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s)

心力衰竭细胞:巨嗜细胞,吞嗜了红细胞后,红细胞崩解,血红蛋白分解成含铁血黄素存留在巨嗜细胞内,,这种胞质内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细胞在左心衰竭时出现,故称心力衰竭细胞。

若患者体力活动→回心和进入肺循环血量↑→肺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压力明显增高→大量液体漏出并积储在肺泡腔内→肺水肿→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

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肺质地变硬→含铁血黄素沉积→肺呈棕褐色→肺褐色硬化。 慢性肝淤血: 多见于右心衰竭。

病变特征:肝小叶中央脉静及其附近的肝窦扩张充血,中央脉静附近的肝细胞逐渐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周肝细胞出现

病理学第二章局障 - 图文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2005学年下学期授课教师舒筱灿局部血液循课时授课9月19环障碍时间日教学课题4星期一授课对象04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级9-12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吴和平9月209月219月229月23月日日日日日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三三四五5-81-417-2013-161、掌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h18d7i9r034ka295j7z7yqpo85slb00d3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