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6 学年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课程代码:B083700022111 课程名称:《事故应急与救援》
一、单选题(2′×15=30′)
1. 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
A.抢救受害人员B. 控制危险源C. 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D. 查清事故原因
2. 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中,(B)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尽可能、尽快地控制并消除事故,营救受害人员。 A.应急救援专家组B.消防与抢险C.医疗救治D.洗消去污组织
3.应急救援工作应在坚持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切实贯彻(D)、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A.属地指挥 B.企业指挥 C.地方指挥 D. 统一指挥 4. 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
①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②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③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以下那一个描述是正确的?(D) A.只包含①B.包含①、②C.包含①、③D.包含①、②、③ 5. 属地为主强调(B)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A.安全第一B.第一反应C.以人为本D.第二反应 6. 常用的应急救援基本装备不包括(D)
A. 通讯装备 B. 交通工具C. 照明装置D.生命探测装置 7. 应急管理对社会的主要作用(A)
A. 保障安全,加强社会稳定B. 减轻社会压力C. 防灾、减灾、救灾、恢复D. 控制危险源,减少损失 8. 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C)机制和应急保障系统构成。 A.属地为主B.公众动员C.法制基础D.分级响应 9.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应当以(B)为主 A. 准备B.预防 C.应对 D.恢复
10. 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D)、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专家系统) A.3D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GIS D. 应急信息系统 11.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不包括(B)
A. 风险辨识B.风险管理 C.风险评价 D. 风险估计 12.我国应急管理建设围绕“(A)”开展
A. 一案三制B. 应急预案C. 应急体制D. 应急机制
精选文档
.
13.应急救援预案的总目标是(A)
A.将紧急事件局部化,如可能并予以消除并尽量缩小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影响。 B. 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C. 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征兆 D. 消除隐患
14. 作业环境的危险辨识不包括(A)
A.道路及运输 B. 危险物质C. 生产性粉尘D. 工业噪声与振动 15. 应急管理的根本任务是(D) A. 查清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 B. 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C. 做好日常的危害辨识、评价和监控工作,制定各项制度规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D. 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有效的应对,尽量减少损失
二、简答题(6′×5=30′)
1. 按照安全措施主次来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避免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
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时,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发生的措施进行考查。 当无法消除、预防和减少危险的发生时,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进行考查。
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
2. 开展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意义。
1)进行应急能力评价,可以定期检查应急准备工作,便于在灾害发生之后减少应急救援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
2)进行应急能力评价,可以加强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救援组织的专业化水平; 3)进行应急能力评价,可以改变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变被动为主动,明确自身在应对突发灾害时的优势和弱势,便于高效合理的应对。 3.应急救援信息技术平台的体系结构。
a.通信网络层:包括数字网络系统和应急通信系统。b.应用业务支撑层:应急基础信息资源和信息共享交换平台。c.应用业务层:主要包括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应急管理业务系统。d.服务层:主要包括各类面向公
精选文档
.
众的服务系统,包括报警特服号码、信息发布网站、广播电视媒体等。e.安全保障系统:是为网络基础设施、通信系统、应急系统等提供安全保护的各种安全设施和技术手段。f.管理服务系统:对整个信息支撑体系提供管理服务,包括系统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等。
4.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哪几类,对每一类事件类型分别列举至少两种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 (2)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矿难、交通事故、大面积停电、人为火灾、公共设备设施事故、核辐射事故、环
境污染等 (3) (4)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和食品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袭击、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及规模较大的聚众
上访事件等
5. 试述事故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或文件包括哪些(至少5项)。
《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三、论述题(2×20′=40′)
1. 分析完整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包含的重点部分。
① 计划概况:对应急救援管理提供一个简述和必要的说明 (简介、有关概念、应急组织及职责等) ② 预防程序:对潜在事故进行确认并采取减缓事故的有效措施(危害辩识、评价和监控,制定法规、规程等)
③ 准备程序: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培训程序、演习程序等)
④ 基本应急程序:任何事故都可适用的应急行动程序(报警程序、通讯程序、疏散程序等) ⑤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针对特殊危险性事故的应急程序(化学泄露等)
⑥ 恢复程序: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后所需采取的清除和恢复程序(事故调查、事故后果评价、清除与恢复等)。
2. 试论述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分类别分部门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进行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的模式。
精选文档
.
目前,我国已相继颁布了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6件,部门规章55件,紧急状态法和部门应急法规也正在起草制定中。
自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后,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控和应急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各界关注。 在美国“⒐11”事件及2003年SARS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国家高度重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立了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正在筹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根据我国实际,按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类别,专门明确了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直接负责领导几类主要事件的应急处理、调查。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逐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然而我国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应急指挥智能交叉;应急救援管理薄弱,应急反应迟缓;应急装备数量不足、技术落后,救援能力差 ;应急法制基础不健全;应急预案操作性差,应急难以有序进行,应急管理工作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