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美术概论考研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笔记名称:】

美术概论 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截取内容:】 第一章 本质论

第一节 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关于美术的本质,历来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美术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过许许多多不同的解释和回答。他们的解答,有的是谈论绘画的,有的是谈论建筑和雕塑的,也有的是谈论包括美术在内的整个艺术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有价值的理论成分,但由于谈论问题的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思想方法和观点不同,又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和缺点,不能令人满意。

历史上关于美术本质的说法虽然五花八门,各执一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以下三种角度进行解释的:一、从美术家或创作主体的角度解释美术;二、从美术家与现实的关系或主客体的关系解释美术;三、从美术本体——形式角度解释美术。解释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相左,不过即使解释的角度相同或相近,各说的结论也大相径庭,这又关系到各家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的差异。下面我们把历史上和当代比较有代表性而且至今仍有影响的几种主要说法,作一简单的评述。

一、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

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人——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作为创作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作为创作主体的美术家,其思想情感、个性品格、审美修养等,直接影响到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下与成功失败。因此,重视人,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美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性,在考察美术本质问题时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我们从以下几例可以看到,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的各说,大都是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的。

(一) 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情感说的流行同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运动相关,如法国美学家维隆给艺术下的定义就是“情感的表达”。情感说的代表人物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在其美学著作《艺术论》中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他认为,一个人在现实中或想像中体验到痛苦和快乐,把这种感情在画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现出来,并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

(二) 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其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美术以至20世纪世界美术的发展。表现说与情感说有某些相似之处,但理论层面不同,哲学色彩更重。托尔斯泰更多地是从艺术实践经验出发界定艺术,而克罗齐等人对艺术的解释则完全是出自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

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柏格森也是直觉主义的代表之一,其影响深远远超出

了哲学的范围,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理论鼻祖。他的理论同克罗齐的理论有相似之处,也认为直觉即是创造,即是艺术。不过他认为直觉的境界是与上帝合而为一的境界,而“绵延”是自由的创造意志,其向上的运动创造精神,也创造生命的形式,物质只是“绵延”这种意志的结果。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则继承和发展了克罗齐的理论,把主观的表现看作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否认技巧的本质,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他和克罗齐一样,主张“表现活动”可以仅仅在艺术家的头脑中发生,认为“表现是种不需要技巧的活动”,“当一件艺术作品作为一种事物的创造仅仅在艺术家心灵中的时候,它已经被完美地创造出来了”。

(三) 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此说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和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他们的学说对本世纪西方现当代美学和美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无意识说也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但不是情感的表现,而是人的本能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无意识”是弗洛依德说五大支柱(无意识、婴儿性欲、恋母情结、抑制、转移)的核心,是一种由本能欲望所控制的潜在冲动,是意识的对立物,而这种本能欲望就是性的欲望。他认为,艺术家是一种能够借助艺术创作使被压抑的性本能欲望表现出来并转移到作品中去的人,而艺术创作则是艺术家的原始性本能欲望转化到一种新的方向上去的升华过程。

精神分析学派的无意识说将艺术问题带入了一个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特别是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带入了一个尚未被前人认识的新的层次,所以在整个西方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对20世纪超现实主义等现代派美术的影响更是直接的。这种说法在分析上是一种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学说,在分析艺术时常常是武断和牵强附会的,因此它既不能正确解释艺术本质,也不能正确解释创作主体。

(四) 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这一学说最早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由席勒加以系统化,后来又由斯宾塞等作了进一步发展。康德认为艺术本质上是“自由的”,“好象只是游戏”,“是对自身的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席勒受康德哲学和美学的启发,认为:“艺术是自由的女儿,她只能从精神的必然而不能从物质的最低需求接受规条”,“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也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我们称之为游戏的那些活动,是由于这样一种特征而和审美活动联系起来的,那就是:它们都不以任何直接的方式来推动有利于生命的过程。”游戏说在19世纪和本世纪有一定影响,在不同程度上持此说的学者还有:谷鲁斯、康拉德、朗格等。游戏说看到了自由的精神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之一,看到了艺术给人的精神愉悦,这些都是十分深刻而有价值的思想。但它仅仅从主体去理解艺术,同客体、功利、实践与社会生活相割裂,因此仍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理论。

(五) 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在中国传统美学和画论中,从创作主体考察解释美术的说法了有很多。如宋代画家郭若虚就从人品修养来看待画品:“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清代画家孔衍说:“余下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可成。”而著名的是元代文人画家倪瓒的“自娱说”,他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如耳。”中国的自娱说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的游戏说有相通之处,也强调自由游戏(笔墨),强调精神愉悦,不过更多带有中国哲学的色彩,更重视画家的人品个性,更重视绘画的笔墨形式。

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从上述各说中可以看出,单纯从创作主体去解释美术,非但不能正确把握美术的本质,而且不能正确理解主体在创作中的作用甚至会走向否定技巧、否定形式、否定理性的极端,最终会是对美术本身的否定。在美术创作活动与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互为依存的,离开了客体就无所谓主体,离开主体也无所谓客体。主体是创作活动与审美认识活动的阳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创作与审美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即使是精神客体(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也具有现实的根源、载体和形式,它一旦成为被具体指向的对象并被表现了出来,就必然为主体所反映。因此,考察美术,既不能不能脱离主体,也不能脱离客体,应从主客体的上关系去解释美术,并且以此作为认识美术本质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途径考察美术的本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外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虽然不够完善但却很有价值的理论见解。

(一)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西方,理念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

柏拉图认为,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理念”(或称“理式”、“真理”)是美术的最终根源;只有“理念”才是最高的真实,一切现实事物都是模仿“理念”的,而美术又是摹仿现实事物的,因此美术离“理念”隔着三层,是“理念”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认为,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是“理念”的感性形象的显现,比自然是具有真正的美的。黑格尔所说的“理念”与柏拉图的“理念”不一样,它不是抽象的“神”,而是所谓的一种客观存在,是概念和实在的统一,也就是他所说的“客观观念”或“绝对精神”。但是他们的观点也有某些共同之处,即都把“理念”说成是一切现实事物的根源,因此也就是艺术的最终根源。

中国六朝时期哲学家和画家宗炳也持有类似的艺术观点。

柏拉图、黑格尔和宗炳都把这种超自然的不可捉摸的东西看作是第一性的,而把现实世界看成是第二性的,所以他们在认识论的大前提是错误的。

(二)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流行一种“摹仿”说或“再现说”,认为美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摹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赫拉克利特曾说:“艺术模仿自然,显然也是如此:绘画混合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颜料,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更是坚持摹仿说,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模仿说在艺术的哲学基础问题上摆正了艺术与存在的关系、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所以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只是朴素唯物主义。

※※※※※※※※※※※※※※※※※※※※※※※※※※※※※※※※※※※※※※※※※※※※※※

【笔记介绍:】

本套笔记是根据王宏建、袁宝林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概论》课本为蓝本编写,2012版笔记于2011年5月23日全新改版整理完毕,知识点更精练、内容更全面、全新亮相权威发售,彩打63页。

美术概论考研笔记

【笔记名称:】美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笔记截取内容:】第一章本质论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关于美术的本质,历来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美术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过许许多多不同的解释和回答。他们的解答,有的是谈论绘画的,有的是谈论建筑和雕塑的,也有的是谈论包括美术在内的整个艺术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有价值的理论成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h0375a8sq7b8vd53zk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