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原子结构与电子式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下列图①②③原子结构模型中依次符合卢瑟福、道尔顿、汤姆生的观点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2.Si是制造量子计算机的理想材料,这里的“28”是指该原子的(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质量数
3.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C>D>B>A B. D>B>A>C C. A>D>C>B D. B>A>C>D
4.某元素Mn+核外共有x个电子,该原子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为( ) A. a﹣x+n B. a+x+n C. a﹣n+x D. a﹣x﹣n 5.已知R2+有b个中子,核外有a个电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A.
B.
C.
D.
6.我国科学家合成镅的一种新同位素23595Am,与铀23592U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互为同位素 B.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相同 C.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 23595Am比23592U少3个中子
7.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离子,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A-N+8) mol B.
(A-N+10) mol (A-N+6) mol
C. (A-N+2) mol D.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8O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8 B. 16O2和18O2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 H216O与H218O质子数不同 D. H2和D2属于同位素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B.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
C.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的电子数与氖原子相同,所以变成氖原子 D. 4018Ar、4019K、4020Ca的质量数相同,所以它们是互为同位素 10.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第 1 页 共 11 页
A. Na+和Li+ B. CO和CO2 C. H2O和H3O+ D. NO和CO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gCl2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Mg·+2
→Mg2+
B. H2O分子的结构式可表示为H—O—H C. NaOH是离子化合物,所以不含共价键
D. Na2S的电子式为Na
12.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NH4Cl的电子式:
B.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D. 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R原子表示为:
C. 氧化钠的电子式:
R
二、填空题(共4题;共13分)
14.在60g碳中,所含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共为________,质子的总数目为________.
15.核内中子数为N的R2+ , 质量数为A,则ng它的同价态氧化物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16.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MgCl2________ K2O:________ H2O________ HCl:________. 17.Ⅰ.用ZAX表示原子:
An+
(1)阳离子X中共有x个电子,则该阳离子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 ________ . 22
(2)A﹣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A﹣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
Ⅱ.有①816O、817O、818O ②H2、D2、T2 ③石墨、金刚石 ④11H、12H、13H四组微粒或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互为同位素的是 ________ (填编号).
(2)由①和④中微粒结合形成的水分子种类有 ________ 种.
Ⅲ.下列物质中:①N2 ②MgCl2 ③NH4Cl ④CH4 ⑤CO2 ⑥Ne ⑦H2S ⑧KOH ⑨Na2O2 ⑩K2O
第 2 页 共 11 页
只存在共价键的是 ________;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含有共价键的是 ________
三、综合题(共1题;共5分)
18.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
(1)Ca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Ca与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沸点比A与Si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________ (填高或低),用电子式表示D的形成过程________
(3)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OH)n . 则M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4)取1.6g钙线试样,与水充分反应,生成224ml H2(标准状况),再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 , 最多能得到CaCO3________ g
第 3 页 共 11 页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应为③图;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应为①图;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应为②图; 故答案为:B.
【分析】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2.【答案】D 【解析】【解答】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核素表示中左上角是质量数、左下角是质子数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答】 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A的原子序数为6;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8;C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
2-
个电子,M层有4个电子,C的原子序数为14;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O)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
Si中质量数为28,质子数为14,中子数为14,8是指该原子的质量数,
Na,原子序数为11;故原子序数:C>D>B>A。 故答案为:A
【分析】先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判断出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从而判断出原子序数的大小。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该阳离子含有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x+n,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a﹣(x+n)=a﹣x﹣n, 故选D.
【分析】该阳离子含有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5.【答案】 C
2
【解析】【解答】 R+有a个电子,则其原子序数(质子数)为a+2,结合中子数为b个,可得,其质量数
为a+b+2。 故答案为:C
2
【分析】 原子失去若干电子后得到阳离子,R+ 可知R原子核外有a+2个电子,根据原子电中性原则即
R原子的质子数为a+2。反之,阴离子为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 6.【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
235
95Am
和
235
92U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故A错误;
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595Am和23592U中子数分别为:140、143,故B错误;
第 4 页 共 11 页
C.23595Am和23592U质子数分别为95和92,故C错误;
D.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595Am和23592U中子数分别为:140、143,少3个中子,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C.质子数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 D.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7.【答案】 A
【解析】【解答】 由题意可知,它的氧化物可表示为RO,1个R原子的质子数为A-N,所以1个“RO”所含质子数为(A-N+8),则n gRO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故答案为:A
【分析】 n gR的氧化物RO,RO的摩尔质量为A+16 g/mol。n gR的氧化物RO其对应的物质的量为n/(A+16)mol。每个“RO”所含质子数为(A-N+8)。注意,原子形成阴阳离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变。
8.【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8﹣8=10,故A错误;
B.16O2和18O2为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结构相同的同种物质,则化学性质相同,故B正确;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H216O与H218O质子数都为8,故C错误; D.H2和D2是单质,不是原子,不为同位素,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B.物质相同,则化学性质相同;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
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9.【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同一元素各核素互为同位素,同位素之间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故A正确;
B、氕是不含有中子的原子,故B错误;
C、钠失去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它的电子数与氖原子相同均使10,但是钠离子绝不是氖原子,故C错误;
D、同位素是质子数形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4018Ar、4019K、4020Ca的质量数相同,不能说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同位素之间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氕,是不含有中子的原子; C、钠失去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和氖原子截然不同;
D、同位素是质子数形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 10.【答案】C
第 5 页 共 11 页
2+
2+
(A-N+8)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