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44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上述现象( )

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 C.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

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旧的奴隶主贵族逐渐衰落,新兴的地主阶层发展壮大,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就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并未分析其原因,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仅是土地私有制现象,这些现象并未标志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大量存在,并未抑制大土地所有者,排除D项。

2.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这种认识反映了( )

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较稳固 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 C.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益明显

解析:选C。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从材料中的“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等信息来看,这种认识反映了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故选C项。

3.(2020·山东潍坊期末)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直接免试授官,中等的须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题试后可授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 B.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

C.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 D.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解析:选A。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使学校教育与仕途的结合更加紧密,其目的是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制造舆论,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4.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1)第一小问方面,据材料一“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得出;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得出。 (2)第一小问视角,据材料二,秦人抛弃了“王德”,表明是从道德的视角进行评价;第二小问理由,据材料二“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得出。(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

答案:(1)方面:制度建设。

措施:废分封,行县制;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2)视角:人性发展(道德)。

理由:变法使秦民轻义重利、缺乏诚信,民众生活艰难。 (3)问题:多角度评价,防止片面化;论从史出,杜绝虚无化。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有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

解析:(1)材料一的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的变化。(2)第一小问汉化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44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上述现象()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C.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解析: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gx341tca776vac3ljxx41z4g1sgcd0182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