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族音乐鉴赏的心得这学期我学习了《民族音乐鉴赏》这门课程,感觉收获颇丰。
首先,我是一个不敢再人多的地方唱歌的人,即使平时也会在宿舍、家里偶尔吼上两嗓子,一方面觉得自己唱的不怎么好,二是自己没有那个勇气和胆量,也就是所谓的自信心不足。
可是通过音乐鉴赏课,我不仅仅获得了基本的乐理知识,更加收获了一份自信和勇气。
音乐鉴赏课,刚开始还以为只是让我们对一些歌曲做一些评价,其他的应该没有什么要求吧,但是当真的开始上课时,我才发觉我想错了,音乐鉴赏课不仅仅是要求我们学会鉴赏,也要求我们能够知道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比如音、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色等等,还有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简谱试唱练习。
我才知道音乐鉴赏课的真正内容,不仅仅是鉴赏,自己也应该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
经过上民族音乐鉴赏选修课,我了解到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过去的我不要说去认识那一系列千奇百怪的音乐符号,就连最基本的七个音符我也不能说周全,但经过一学期的民族音乐鉴赏学习与视唱,我已经会唱一些简单的曲谱了。
面对一首陌生的歌曲,唱几遍曲谱,我亦能简单的哼唱出这首歌了。 另外,我也会说一点专业术语了,不会再把最基本的“四二拍子”或“二四拍子”说成“四分之二拍子”了。
民族音乐鉴赏课亦让我领略了民族音乐的美妙。
民歌蕴含着朴实美与简洁美,如蒙古族的《牧歌》与四川的《康定情歌》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上单纯朴实,清新自然,无华而充满生机,让人易于接受,同时产生极大感染力。
1 / 7
民族乐器具有和谐美和创造美,如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二胡曲《二泉映月》,用民族乐器演奏出情思深切、意味隽永、动人心魄的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族音乐鉴赏课更让我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深刻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呼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地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而《黄河大合唱》更是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唱、黄河冤、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部分组成,过去虽听过这首合唱曲,但从没有听过完整的曲子,而只有完整的听过这首合唱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民族伟大的精神,不可战胜的黄河魂,也只有完整的听过这首曲子才能了解我们伟大的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与屈辱,总之民族音乐鉴赏课让我对民族音乐有了全新的认识。
此外,民族音乐也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观。
当在安静的环境中欣赏民族音乐时,让人身心放松,神游物外,听《牧歌》仿佛置身于内蒙古大草原上,而《小河淌水》又能把人带到云南的碧水青山中。
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听一两首民族音乐,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他对人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情操、胸襟。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总之,我觉得,无论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那些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的音乐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2 / 7
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但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有人说音乐鉴赏课就应该多听一些歌曲而没有必要学习基础乐理和视唱知识,可我却不以为然。
因为学习音乐与鉴赏音乐的基础就是对各种音乐符号的识别。
乐谱既是易音乐存在的表现形式,又是人们在传递音乐的过程中记录音乐的一系列符号,音乐的鉴赏首先就要具有识别音乐符号的能力,对音乐的认识首先就是对乐谱的把握。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视唱是看谱即唱,做的音高、节奏、强弱的准确性,并可获得丰富的音乐语音和重要的感性认识,视唱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唱歌的技术、技能,更能让学生深刻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找到对音乐的感觉。
此外,我觉得学习乐理基础与视唱不应该分开,乐理基础是视唱的基础,没有一定的乐理基础功底,无法做到视唱,而视唱又是学习乐理基础的表达方式,只有通过视唱才能清楚音乐表达的意思。
音乐鉴赏课更是一门“听”的艺术。 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
“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