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当患者的意识丧失,诊断心搏停止的指标是 A、呼吸停止 B、瞳孔散大 C、脉搏不清 D、大动脉搏动消失 E、血压测不到
2、复苏药物的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内注射 C、心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气管内给药
3、下列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卧,背部垫硬板 B、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C、按压次数每分钟50~60次 D、按压时双肘伸直 E、按压时使胸骨下陷5cm
4、为成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使胸骨下陷 A、2cm B、3cm C、4cm D、5cm E、大于6cm
5、心搏骤停病人首选的复苏药物是 A、阿托品 B、碳酸氢钠 C、利多卡因 D、肾上腺素 E、异丙肾上腺素
6、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效果正确的依据是 A、口唇红润 B、胸廓起伏
C、自主呼吸恢复 D、大动脉出现搏动 E、散大的瞳孔缩小
7、两人协同进行心肺复苏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比例为 A、1:5 B、1:15 C、2:5 D、2:15 E、2:30
8、病人呼吸骤停后,最简单且有效的建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 A、麻醉机 B、人工呼吸机 C、气管插管呼吸 D、简易气囊呼吸器 E、口对口人工呼吸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脏停搏时丧失其排血能力,使全身血液循环处于停止状态。可表现为三种类型:①心室停顿,心脏完全处于静止状态;②心室纤颤,心室呈不规则蠕动而无排血功能;③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显示有心电活动(心室复合波),但无机械收缩和排血功能。当患者的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触诊颈总动脉或股动脉)及无自主呼吸,即可诊断为呼吸循环骤停。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五章 复苏”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药物治疗复苏时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心脏复搏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调整急性酸碱失衡,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复苏时的给药务必做到迅速准确。由于心内注射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如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心肌或冠状血管撕裂等,因而首选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五章 复苏”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五章 复苏”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胸外按压方法是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只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五章 复苏”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能增强心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和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并能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使除颤器效果更好。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五章 复苏”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五章 复苏”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成人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二者的比例为30:2(单人或双人抢救比例相同),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五章 复苏”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题中5选项均可为病人建立人工呼吸,但最为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五章 复苏”知识点进行考核】
主管护师试题及答案:外科护理学第五章专业知识



